大花蕙兰的养殖方法

2014/2/18 8:54:57

  栽培基质:50孔穴盘中采用水苔,需用800至1000倍甲基托布津、甲福硫或多菌灵浸2至4小时,旧水苔爆晒1至2个中午后浸药也可用。组培生根苗:带瓶在温室锻炼1至3天,夏天须放在阴凉地方炼苗,包苗前从组培瓶中取出苗,去除培养基,清水洗净,随后在800倍多菌灵溶液中清洗,并将苗分成大中小三个等级包苗,采用50孔穴盘,上穴盘后半个月可叶面喷肥,EC值0.8至0.9,上穴盘后15天内需要经常喷雾,并经常补水,叶面肥以NPK 20:20:20即可。穴盘苗培养2至3个月,即可上8×8营养钵,此时即可采用细树皮作为基质。树皮应用标准:幼苗时用2至5毫米的树皮,中苗时用5至10毫米的树皮,大苗时用8至18毫米的树皮。
  幼苗:在8×8和12×12营养钵中的一年生苗,一般不留侧芽。一年苗:生长1年左右的幼苗换到大盆(内口直径15或18厘米)中,一般每苗留2个子球,对称留效果最佳,其他侧芽用手剥除。当芽长到5厘米进行疏芽最为合适。因为侧芽在15厘米长以前无根,15厘米以后开始发根,不同品种用不同的留芽方式,也有每苗留1个子球的。
  二年苗:指生长24月以上的苗子,不需要换盆。这个阶段的苗子每月施有机肥15克/盆,随着苗子长大,每月使用18至20克/盆,换盆12个月后只施骨粉,并在10月份前不断疏芽,11月份至1月份要决定留孙芽(开花球)数量,一般大型花:可留孙芽2个/盆,将来可开花3-4枝/盆;中型花:可留孙芽2-3个/盆,将来可望开花4-6枝。冬季温度保证夜温不低于5℃即可。
  开花株培养:(三年)春天3至6月夜温为15℃至20℃,日温为23℃至25℃。6至10月夜温为15℃至20℃,日温为20℃至25℃;11月以后夜温为10℃至15℃,日温为20℃。2至4月份每月施有机肥10克/盆(豆饼:骨粉2:1),4月以后每次施有机肥14克/盆。6至10月加大温差,平地栽培者一般要上山栽培,此间主要施骨粉,每盆15克左右,花芽出现后,立即停有机肥,11月后花穗形成,花箭确定后抹去所有新发生芽,大部分品种9至10月底可见花芽,如果长出叶芽应剥除。花箭用直径5毫米包皮铁丝作支柱,当花芽长到15厘米时竖起。绑花箭的最低部位为10厘米,间隔6至8厘米,支柱一般选择80厘米和100厘米长。
  花期调控关键技术:
  1.温度:6至10月,白天20℃至25℃,夜间15℃至20℃,大于30℃高温不利于花芽分化和发育,可忍受短暂高温,必须昼夜温差大。
  2.光照:较强光照可提高开花率,但太强会导致幼嫩花芽的枯死,一般控制在6万勒克斯以下。
  3.控水:花芽发育期间适当控水能促进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形成。
  4.C/N比:全年抹芽并提高P、K比例,提高植株体内的C/N比。
  5.选择性施肥:1至6月,N P、K平衡肥;6至10月增加P、K比例
  6.大花蕙兰的花:开花期养分不足或高温或温差大于10℃易造成落花落雷。深色花喜较强光照,低温可使得花色变黑或褐色。
  7.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高山催花:不怕雨水,露地栽培即可,只需临时搭建一层50%左右的遮阳网,高温下,大花蕙兰需水量大,要备有充足的水源。水质也要求电导率小于0.3mS/m.
  大花蕙兰的开花机理:
  1.生长与开花习性:假鳞茎基部1至2节无腋芽,花茎一般在假鳞茎的2至4节抽出,芽的萌动主要受温度支配,通常新芽萌发到假鳞茎生长结束需8至12个月。长日照、高温、高光强、多肥可促进新芽生长,但在高温、多肥时,影响假鳞茎膨大,6月份以后,株高伸长慢慢停止,花芽开始形成,花序由腋芽顶端肥大开始,2个月可完成花序分化,花序分化完成后若夜间最低温度控制在15~18度则发育顺利,直至花茎伸长开花,早生品种9至11月开花,中生品种12月至次年1月开花,晚生品种1至4月开花。
  2.花芽形成与光照条件的相关性:在新茎生长不良的短日条件下不形成花序,光照强:叶短,假鳞茎大而充实,花芽数多。但在花芽分化期及花的品质方面,不受光照强度影响。
  3.花芽分化形成和开花与温度条件的相关性:白天20℃至25℃,夜间10℃至15℃为花芽分化与形成的最佳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则花粉形成受阻,整个花序枯死,一般花茎伸长和开花的温度在15℃左右。如白天大于30℃,夜间大于20℃,则花序形成受到影响,接受60天的高温,花序发育全部终止,3厘米以上的花序比3厘米以下的花序更易受高温影响,花芽分化早晚取决于新芽的叶停长早晚及假鳞茎成熟的早晚。
  矮化剂应用技术:大花蕙兰的叶片在50至60厘米长时最为适宜,若不用矮化剂则叶长为70至80厘米。在日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面积,一般采用浇灌多效唑(PP333)的方式来使叶片长度变短。具体浇灌方法:当叶片长到30至40厘米时,开始应用矮化技术,效果最好。应在2至3月份,用10ppm至30ppm的多效唑浇灌,特殊品种可能要处理2次,多数品种处理1次即可。应用该方法可抑制叶片生长10厘米左右,花高于叶片10至20厘米,花茎也会相应降低,会感觉花的比重大,平衡感强,观赏效果更佳。
切花栽培技术要点:
  大花蕙兰切花逐渐显露商机,在荷兰拍卖市场上1支大花蕙兰切花平均拍卖价格2.35欧元,拍卖额7.1千万欧元,排名已经跃居切花第6名(2006荷兰花卉拍卖协会VBN数据)。目前中国仅仅有少量大花蕙兰出口,市场前景十分良好。
  品种选择:要选用切花品种进行栽培。
  上山催花:第一次开花时切花栽培技术与盆栽相同 ,夏季6月份上山越夏催花,开放时剪切切花。植株于花后留芽2个以便来年开花用,以后不再上山。这种植株花期比上山的花期要晚,结果就相当于延长了供花期。
  切花采收:花序开放20~30%为合适采收期,储存于2~5℃冷库中。切花用软纸包装,放入纸箱中运输。瓶插寿命可达30天以上。
  大花蕙兰的日常栽培技术方法是:(1)培养基质的选用。大花蕙兰的栽培中,应选用一些颗粒较大的培养基质;一般可选用蛭石、椰子屑、碎砖粒、陶烧土和水苔等来种植。(2)光照的控制。与传统的国兰相比,大花蕙兰对光照的要求要高一些。光照的不足将导致植株纤细瘦小,抗病力弱外,还明显影响大花蕙兰的生殖生长;春季遮光20%—30%,夏季遮光40%—50%,九月下旬至12月花芽生长期可开始增加光照。盛夏遮光50%—60%,秋季多见阳光,有利于花芽形成与分化。温室大花蕙兰种植冬季雨雪天,如增加辅助光,对开花极为有利。(3)肥料管理。大花蕙兰的栽培目前多选用非土壤的基质,肥效不够,所以在大花蕙兰的栽培中肥料的施用非常重要。一般3—9月宜选用含氮较多的肥料,如尿素;10月应施用含磷、钾较多的种类,如磷酸二氢钾。也可用兰花的专用肥。浓度一般以0.1%—0.3%为好。同时在开花后的4—5月和秋天的9—10月每月应施加1—2次追肥;追肥种类可用新沤熟的饼肥为主,骨粉、鱼粉、青草沤水等均可加以选用。(4)水分管理。在冬季3—5日浇水一次,盆土以偏干为好;因这时气温较低,植株细胞的含水量低些会更有利于大花蕙兰的越冬。春季开始,浇水量应逐步增加;至初夏每日浇水一次,一直持续至秋季,再逐步减少。(5)温度。大花蕙兰在冬季应移入温室内越冬,并保持有5—8℃以上的温度。

责任编辑:高佳园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