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植物”能不能养?

2014/3/8 8:58:57

  流言:虎刺梅、变叶木、夹竹桃等植物含有致癌物质和致癌病毒,连栽种过的土壤中都含有致癌病毒。目前已经证实有52种促癌植物,建议各位爱花的朋友及早“清理门户”,尽量不要在家里种植致癌植物。

  真相:虎刺梅等52中植物中的确检测到了有促癌效应的物质,但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含量不高,只有在经口服用才能表现促癌性,并且促癌并非等同于致癌。而“土壤中含有致癌病毒”以及“夹竹桃致癌”更是没有根据的。喜爱养花的朋友只需注意一些方面,就可以毫无负担的去养这些植物。

  几年以前,新闻和网络上突然流传开了这样一条消息,说是经检测发现有50多种植物可以致癌,并附上了这些植物的名单。消息一出,引得众多养花爱好者心惊胆战,不少花草惨遭“清扫”。无独有偶,一则“夹竹桃可以致癌”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于是上海等地大片作为行道树种植的夹竹桃惨遭灭顶之灾。几年过去了,这些消息仍不时出现在小报、微博之中,经常被人提起。让想购买花卉的人犹豫再三。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致癌”还是“促癌”?

  追究这个“致癌植物”名单的来历,可以发现最早是在1992年中国预防科学院病毒研究所曾毅院士的一篇《诱导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中草物和植物筛选》文章中提到的[1]。文中表述道,以带EB病毒的Raji细胞为实验对象,“筛选了1693种植物,发现其中52种具有诱导EB病毒早期抗原表达的作用”。而这52种植物,恰好就是新闻中提到的“52种促癌植物”。那么EB病毒是什么?EB病毒和植物、癌症又有什么关系?下面来详细解答。

  EB病毒,全称是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是于1964年由Epstein和Barr等人在非洲,从患有淋巴瘤的人群中分离到的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的一类,因此也被称作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这种病毒可以说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病毒之一,地球上90%以上的人口都受到这种病毒的感染,在美国这个比例更高达95%[2]。不过,EB病毒虽然分布广泛,但大多数时期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在个别情况下,EB病毒感染会造成发热、单核白血球增高等状况。有意思的是,由于EB病毒可以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因此亲吻成了EB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从而使得EB病毒感染又获得了“吻病”的名号。

  以EB病毒为形象的玩偶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EB病毒就会从默默无闻的潜伏中“苏醒”过来,开始进行大量的复制活动。而其复制活动的产物,则可以使得其所感染的细胞内部控制正常分化、增殖的信号通路产生异常,从而发生癌变。同时,EB病毒活动的产物还能促进其他具有致癌作用的病毒(如SV40病毒)的活动。前面提到的“早期抗原”,正是病毒开始变得活跃的标志[3]。检测到了早期抗原,就表明EB病毒可能具有了导致细胞癌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