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疫病

2014/3/26 10:32:57

  分布为害 疫病在各个栽培参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它是人参和西洋参成株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症状 参龄不论大小均可受到感染,但以成株期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参的茎、叶和根等部位。在叶片上病 斑初呈水沒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引起烂叶。空气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稀疏白色霉层;干燥时出现青褐色枯斑。 根部感染后表现黄褐色软腐,根皮易剥离,参肉黄褐色有花纹并发出一种腥臭味,后期外皮带有白色菌丝。

  病原 本病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b.)Schroet.侵染所致。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厲真菌,荫丝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有分枝。游动孢囊梗无色,无隔膜,无分枝或有分枝,宽4~5μm,上生1个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卵形,无色,顶端具明显的乳头状突起,大小为32-54μm×19-30μm,明发后产生数个至50个左右的游动孢子,偶尔产生芽管。藏卵器球形,无色或淡黄色,膜薄,表面光 滑,直径30~36μm。雄器多异株生,侧生在藏卵器基部。卵孢子球形,黄褐色,表面光滑,28-32μm。厚垣孢子数量多,球形。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及卵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越冬后,病菌可以直接侵害根部或地上部分。在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在条件适宜时,孢子囊萌发大量游动孢子,经风、雨和流水传播。使病害扩大蠆延。

  发病条件 本病在吉林省,每年6~ 8月间发生,在高温、多雨,平均气温在20尤以上,相对湿度达70% 以上,上壤湿度在40% ~50%时,可造成疫病流行。此外,参地土壤粘重,板结,氮肥过多,植株过密,荫棚通风条件差发病严重。

  防治

  1.注意参棚通风及参床排水。

  2.加强田间管理,拔除病株防止病菌扩散。在病穴可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0.5%~1%溶液进行消毒。

  3.雨季前应开展喷药保护,每7~10天喷洒1:1:120波尔多液、40%乙磷铝300 - 500倍液、50%代森铵 500倍液以及敌克松700~1 000倍液均对人参疫病有很好的防效。

相关信息
  • 人参疫病 2014-3-26
  • 人参菟丝子 2014-3-27
  • 人参斑枯病 2014-3-27
  • 人参日灼病 2014-3-27
  • 人参绣腐病 2014-3-26
  • 人参黑斑病 2014-3-26
  • 砖池里种人参 2013-10-25
  • 百子莲疫病 2011-6-02
  • 菊花疫病 2010-12-27
  • 鸡冠花疫病 2010-12-27
  • 万带兰疫病 2010-12-26
  • 百合疫病 2010-8-29
  • 凤仙花疫病 2010-8-29
  • 郁金香疫病 2010-8-29
  • 散尾葵疫病 2010-8-29
  • 兜兰疫病 2010-8-29
  • 紫罗兰疫病 2010-8-29
  • 芍药疫病 2010-8-29
  • 非洲菊疫病 2008-6-28
  • 人参红皮病 201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