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北海经济开发区马山子镇付屋子村看到,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植树景象,大家分工明确,挖坑、扶苗、填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一棵棵白蜡苗种植在街道两侧。
付屋子市委常委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供白蜡、柳树、月季花等适合当地土壤的优质苗木,抢抓时机开展绿化工作,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对去年规划的“三纵六横”九条主干道进行全面绿化,对村内绿化空白进行补种,进而打造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花园式村居”。
在距离滨州港20华里的沙头村,绿化工作同样热火朝天。沙头村土壤基础为盐碱滩涂,在往年的绿化工作中,村民总是带着抱怨和牢骚搞绿化,就因为“年年栽树不见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该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切合实际的绿化方案,从50多公里外的下泊头村购买种植土,改用花坛造绿,通过增高、换土、围挡等方式降低盐碱侵蚀,提高苗木成活率,并安排专门人员对绿化树木进行管护。该村40余个花坛种植的1万余株松柏,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由于北海经济开发区土地盐碱化程度比较高,各村情况不一,绿化的难度较大。根据这一现状,马山子镇制定“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措施,逐村制定栽植方案,改变传统栽植方式,选择适宜种植苗木,强化栽后管理,确保栽植效果。
今年以来,在绿化工作中,北海经济开发区将各级对绿化工作的奖补资金打包,对新栽植的各种耐碱苗木,按照市场基价70%的标准进行补助,补助资金达800多万元。同时,还印发了《村庄绿化技术指导意见》,对机关干部进行村庄绿化技术培训,为每村派驻一名干部作为村庄绿化技术指导员,确保成活率达90%以上。目前,全区纳入整治范围的11个村,已栽植苗木19000株,美化墙体5.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