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引种

2014/4/17 8:41:38


园林树木的引种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综合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首先在引种之前做充分的调查研 究,明确引种对象与目的,通过科学分析制订可行的引种计划;然后按照引种程序, 经过引进、试验、评价与推广等不同的阶段,完成引种工作,实现引种效益;.
  (1)苗木树种选择与引种材料收集
  以苗木生产为目标的园林苗木树种的引种,首先要考虑园林绿化行业与苗木产业发展 的实际需要,选择绿化效果好、观赏价值高于市场发展潜力大的苗木树种或品种。然后, 再根据上述各种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分析,重点对拟引种对象的适应性及原产地的自 然条件进行综合考査论证,最后再确定引进的种类,制订引进计划的具体内容,开始 收集引进材料。
  收集的方法可以是专门组织人员采集,也可以委托采集与交换,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园林苗木可以通过商业购买的途径进行。除了传统引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外.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采集或收集野生资源时,一定要遵守原产地或原产国有关苗木保 护的法律或规定;收集或购买栽培苗木时,应按市场经济的规律签署正式合同,涉及 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要有明确说明,以免受骗遭受损失或产生不必要的纠 纷。一份详细的商业购买合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引种计划的具体内容。
  种子与果实是园林树木引种最简便有效的方式,除了名副其实、准确鉴定苗木树种与 品种外,应从优良健壮的植株上采集饱满充实的成熟种子,采集后要进行必要的调 制、置于适宜保存的环境条件下,并及时送达目的地播种。而活苗木材料的收集.要 以保证成活为前提。插条与接穣采集后,要立即蜡封切口并做防水包装,及时运输或 带回到引种地进行繁殖;对完整植株的挖掘应在休眠期或展叶前进行,尽量减少对根 系的损伤,同时进行适宜的包装后及时运输,有条件的话最好选用容器苗,可保证移 栽成活率,为引种成功奠定基础。
  检疫与登记
  与其他生物引种一样,园林树木的引种也有传人病虫害的可能。因此.严格执行 国家有关动苗木检疫的规定,对引种材料按规定与程序进行报审,并经过检疫合格后 方可引进。这是园林苗木引种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引种安全的必要 措施。由于引种不当而造成巨大损失的教训,在国内外都不乏其例,应引以为戒。如 榆树枯萎病在1918年在荷兰与比利时发现,后随着树苗与木材产品传人欧美各国, 20世纪30年代给这些国家的榆树造成了毁灭性灾害。于70年代再次爆发,使欧洲 大量榆树死亡,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并严重破坏了城市绿化。再如美国白蛾,原产于 美国,先后传人欧洲、日本与朝鲜,1979年传人我国辽东半岛,现在已蔓延到我国 =北广大地区,严重威胁着各地的园林绿化与林业生产,造成厂巨大损失。
  对引进的苗木材料进行登记、编号与记载,是引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登记的项目应包括树木种类与品种名称,繁殖材料的类型、来源与数量,收到的曰期 与处理措施等基本内容,同时还应包括引种对象的各种性状特征以及在原产地的表现 等各种相关内容。
  试验、评价与推广
  ①观察试验对新引进的树木品种进行初步的观察试验,主要是观察它们对引人 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引进苗木树种是否能够适应引种地的各种生态与气候条件,正 常进行生长,是评价与发现引种材料应用价值的前提。园林树木对新的生长栽培环境 的适应,除了苗木树种固有的适应潜力外,还存在逐渐适应与驯化的问題。对优良观赏品 种的引进,往往是利用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实现的,在引种初始阶段,首先要采取必 要的栽培保护措施,设法让引进材料存活下来。有些表现很好的材料,可能由于栽培 处理失当或管理措施不到位,刚开始表现并不理想,延长观察试验的年限、改进栽培 管理措施,是选择优良种源最有效的办法。由于树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必须经过 至少2年以上的生长,苗木树种的本性才有可能逐渐表现出来,从而可以初步筛选出表现 优良的苗木树种或品种进行进一步观察研究。
  ②评价试验经过初试后,对生长表现优良、有潜在价值的种类进行对比试验与
区域化试验,通过综合的评价,选出适合推广应用的种类,确定其适生条件与范围。 对比试验地的土壤与其他栽培条件应保持均匀一致,管理措施也要相同;试验应以当 地的良种为对照,随机排列,重复设置。区域化试验应选择几个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气 候条件进行,试验小区或苗木数量应该大一些,并设置较多的重复。根据对比试验与 区域试验的结果,可以对引种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目的是确认其优良性状、推广价 值、推广范围以及抗性、适应性等。
③栽培试验与推广对引种成功并经过上述试验选择出的有市场应用前景的种 类.要尽快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繁殖技术,加快繁殖,尽早生产出大最优质的苗木 投放市场,产生显著社会与经济效益.服务园林绿化建设。由于大量引种.不论是种 子还是种苗,花费成本都很髙。因此,园林苗木基地一般在引种初试成功后,就着手进行 扩繁,一方面为进一步的评价试验提供材料,同时积累与总结繁殖经验与技术,为尽 早研究建立适合本地气候与本单位条件的繁殖技术工艺,推广应用优良苗木提供技术 与种苗保障,实现引种服务生产、促进生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