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被推倒农户改行种苗木

2014/5/28 6:03:58


百万平猪舍被推倒 农户改行种苗木从去年9月开始,浙江嘉兴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已持续8个月均为合格。对于这个2011年、2012年连续考核不合格、水质曾在全省垫底的城市来说,这个数字来之不易。



从去年起,嘉兴就对曾是当地富民产业的生猪养殖业开展拆违建猪舍、划定禁养区等举措,以此倒逼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



近日,记者跟随省环保厅的“五水共治”新闻采风活动团来到嘉兴,实地见证了当地大量养殖户转型后带来变化。



整改后,



当地氨氮下降了一半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吴海松记得,自己2011年底出任环保局长不久,嘉兴就被省环保厅公布为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城市,“嘉兴交接断面不合格的主要指标还是氨氮和总磷,这两个指标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生猪的养殖污水。”



数据显示,嘉兴市去年的生猪有700多万头,其中出栏450万头,但多数的养殖户并无相关资质。而再早些年,很多猪的排泄物也常是直排入河。



意图规范生猪养殖业多年的嘉兴终于痛下决心,借“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举措,全面推进猪舍拆违和生猪减量工作。



截至今年5月初,嘉兴已拆除违建猪舍174.32万平方米。近期,嘉兴市委、市政府还与各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深化生猪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到今年年底生猪存栏量控制在150万头以内、力争控制在120万头以内的目标任务。此外,嘉兴全市7个县(市、区)均依法划定了禁、限养区。



而这些举措给嘉兴水质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嘉兴市区到平湖交界地曾是著名的生猪养殖地,氨氮常年居高不下。而现在,交界处的监测点位显示,氨氮已经下降了一半。



当地绝大多数生猪养殖户



选择改行



嘉兴南湖区新丰镇是当地著名的生猪产地。60岁出头的周根荣曾是当地竹林村的养猪大户。他的猪棚内曾有3000多头存栏猪,每年至少有1700多头生猪出栏,平均一年能给全家带来三四十万的收入。



但近日,当记者再次来到猪棚所在地时,一株株新种上的香樟、榉树已经取代了猪舍。



“不养猪了,我就干脆退休在家带带孙辈,做做饭。林木种植的工作就让儿子接棒了。”周根龙的妻子胡玉红说,如今村里大多数的养猪户都已经改行。



新丰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镇曾有养殖户7000家, 但有相关资质的仅5户。去年,全镇已经拆掉105万平方米的违建猪棚,今年还将再拆掉最后的108万平方米违建猪棚。



禽畜废弃物处理系统



无害化处理病死猪



除了拆除违建猪棚,减少生猪数量外,对于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也在去年的黄浦江死猪事件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介绍,目前,嘉兴桐乡市高温高压生态循环处理模式已投入运行,海盐县采用高温干化处理技术的卫生处理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相关进口设备即将到位,平湖市采用高温炭化处理技术的集中式无害化处理工厂已于3月份开工建设。



同时,南湖、秀洲、嘉善、海宁四地分别引进15台、3台、10台和2台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设备并布点投入试运行。






 


记者来到南湖区的处理点探访。新丰镇的所有病死猪都会经过三废公司收集后,运送至此。记者看到,厂房里,禽畜废弃物处理系统正在运作中,车间内并没有病死动物的明显臭味。



据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只要把病死的动物放入设备传送带,即会进入机器作无害化处理。在机器运作过程中,废气废水都是集中处理,并无污染排放。



而最终产生的物质形似肉松,并无难闻异味。据介绍,这些物质还可以制造出高营养价值的有机肥料和生物燃料,在市场上较受欢迎。



据了解,光南湖处理点,每天的最高处理量为15吨,约100多头病死猪,目前的日均处理量为3-4吨。而嘉兴全市无害化处理设备年处理能力在9300吨左右,已经完全能满足本区域内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