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古村千斤乡-银杏林苗木

2014/6/3 7:42:08


 千斤乡的红色历史与绿色生态



  余店村小学的学前班,瓦房、粗壮的黑柱子、青色的砖墙……它的身世,一如它的模样般厚重。



  父辈们说,那里原来是祠堂。革命烈士余梦痕,曾在余店祠堂创办中山小学,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除了这“红色”的历史,千斤乡的优势资源还有绿色的生态。在千斤乡,流传着“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足以说明千斤乡的农田、山川格局。



  中原银杏第一乡的护树群体



  千斤乡被誉为“中原银杏第一乡”。在杨高山村王洼组和高山冲组,百年以上银杏树共有100多棵,是整个千斤乡银杏树最多的村庄。2000年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在千斤乡杨高山村王洼组举行。



  一片银杏一池塘,一处竹林一村庄。杨高山村古银杏群和古村落民居相得益彰。夏日里,午后或夜晚,不少村民会聚集在银杏树下,乘凉拉家常。每逢秋季,金灿灿的银杏叶随风摇曳,构成一道独特的美景。



  杨高山村的银杏树之所以保存完好,与当地村干部及村民的保护是分不开的。



  杨高山村村支书杨传礼,在村委会工作15年左右,因为他做事干净利索,老百姓给他取了个外号“飞机”。



  几年前的一天夜晚,3个外地人在杨高山村的一棵银杏树下鬼鬼祟祟,村民连忙向村委会举报。杨传礼去阻止对方砍树,差点打起来。见偷树不成,对方拐弯抹角通过杨传礼的亲戚要给杨传礼送礼,买银杏树。杨传礼的亲戚当场拒绝:“别费劲了,‘飞机’不是那样的人。”



  墙头门楼都有历史的古村落



  在余店村古村落,池塘边桃树、石榴树绕着青瓦白墙的老屋种植。



  46岁的余俊梅住在老屋照顾母亲,供桌边缘的镂空雕刻,柴草间的织布机,都是老屋的记忆。千斤乡副乡长朱明兵向余俊梅开玩笑说:“这织布机可不要烧掉了哈,卖给我吧。”



  在另一位村民余天自家门口,大门两边的青瓦雕刻最引人注目。扶元凤大娘说,这上面之前雕刻的是石狮和宰相,文化大革命中被砸坏了。但每年都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的游客慕名来拍照片,还叮嘱她,不要拆了这旧房子。还有人建议他们老两口,谁拍照就收费。扶元凤赶紧摆手:“不行,拍照怎么能收费?”



  同样的老村落,同样淳朴的老百姓,在孔湾村扶湾组,扶太国爷爷家里墙体的砖头上写着“嘉庆十七年”字样。



  朱明兵透露,目前乡政府已经在制定政策,帮助村民修缮老房子,门口的路、要种的树,都会好好规划。



  山间两座寺观已存在千年



  王母观院子里,桃树、梨树、杏树枝头,青果累累,桑树上桑葚已经成熟,清香、甘甜。往里走,木门之上“东方寺”三个字格外显眼,门两侧的对联:“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光唤回苦海迷路人。”



  相传,王母娘娘乘凤辇,驾五色祥云巡游到此,随手将凤冠一丢,化作此山,故而得名王母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此修建道观,改称王母观,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



  1970年,此处被建成部队的通讯站,1980年通讯站撤出,观里香火复盛。




  千斤乡邵山村的凌云寺,兴建于唐朝。据《河南通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一代廉吏于世龙来河南体察民情,曾慕名到凌云寺敬香祭天,祈祷风调雨顺。后遭炮火击毁,目前已有企业家正在跟千斤乡政府洽谈,表示愿意投资修复凌云寺。在凌云寺附近,有油盐罐、大小烽火台、祖师爷脚印、棋盘石、应山洞、花轿石等景观。



  千斤乡好山好水静待游人来



  记者在近3天的走访中得知,郑州八方旅游公司已经对千斤乡5个行政村展开调研,有意把其中的一个村打造成大别山生态养老旅游基地。余店村的古村落、戴湾、大吴湾的新农村社区、杨高山村的银杏林、即将修复的凌云寺等,将组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我们目前正在招商引资,对生态环境不利的项目,绝不引进。”千斤乡党委书记付象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