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的病虫害防治

2015/8/6 18:36:06


一、杜仲的病害防治
杜仲的病害有:根腐病,苗木立枯病,叶枯病,杜仲角斑病,杜仲褐斑病,杜仲灰斑病,杜仲枝枯病。
1、根腐病
症状:病菌先从须根、侧根侵入,逐步发展至主根,根皮腐烂萎缩,地上部出现叶片萎蔫,苗茎干缩,乃至整株死亡。病株根部至茎部木质部呈条 状不规则紫色纹,病苗叶片干枯后不落,拔出病苗一般根皮留在土壤中。
防治方法:选好圃地。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灌溉及排水条件好的地块育苗,尽量避开重茬苗圃地。长期种植蔬菜、豆类、瓜类、棉花、马铃薯的地块也不宜作杜仲苗圃地。冬季土壤封冻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每公顷加施1.5~2.3吨硫酸亚铁(黑矾),将土壤充分消毒。酸性土壤每公顷撒 0.3吨石灰,也可达到消毒目的。精选优质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加强土壤管理,疏松土壤,及时排水,也能有效抵抗和预防根腐病。
药剂防治:幼苗初发病期要及时喷药,控制病害蔓延,用50%托布津400~800倍液、退菌特500倍液、25%多菌灵800倍液灌根,均有良好的防病效果。幼树发病后也应及时喷药防治,已经死亡的幼苗或幼树要立即挖除烧掉,并在发病处充分杀菌消毒。
2、苗木立枯病 立枯病又称猝倒病,在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当年实生幼苗。
症状:苗木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种芽腐烂:播种后幼苗出土前或苗木刚出土,种芽遭受病菌侵染,引起种芽腐烂死亡。低温、高湿、土壤板结或播种后覆土过深,易感此病。幼苗猝倒,幼苗出土至苗茎木质化前,病菌自幼嫩茎基部侵入,出现黑色缢缩,造成苗茎腐烂、幼苗倒伏死亡。在南方各产区苗木出土后如遇阴雨连绵天气发病严重,可造成苗木成片死亡。子叶腐烂:幼苗出土后,子叶被病虫侵入,出现湿腐状病斑,使子叶腐烂、幼苗死亡。在湿度过大、苗木密集或揭草过迟的情况下感此病。苗木立枯: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主要从根茎部以下根部侵染,引起根部腐烂,病苗枯死而不倒伏。
苗木立枯病的防治参照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3、叶枯病 为真菌引起的病害,成年植株多见。发病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圆形病斑,以后不断扩大,密布全叶。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白色,有时使叶片破裂穿孔,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冬季结合清洁田园,清扫枯枝落叶,集中处理,用土封盖严密,使其发酵腐熟,既减少了病害的污染,又可以积肥。②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挖坑深埋。避免病叶随风飘扬,到处传播。③发病后每隔7~10天喷1次1:1:100波尔多液,连续喷洒2~3次。
4、杜仲角斑病 本病在各地杜仲林场和苗圃地都有发生,危害叶,使叶片枯死早落。
症状:病斑多分布在叶的中间,呈不规则暗褐色多角形斑块,叶背病斑颜色较淡。病斑上长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子孢子。到秋后,有的病斑上长有病菌的有性孢子,呈散生颗粒状物。最后叶片变黑脱落。
防治方法:本病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及时使用l%波尔多液喷雾保护。
5、杜仲褐斑病 本病危害叶片,病叶枯死早落。各地均有发生。
症状:病斑初为黄褐色斑点,然后扩展成红褐色长块状或椭圆形大斑,有明显的边缘,上生灰黑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子实体。
防治方法:发病林分可参照杜仲角斑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6、杜仲灰斑病 本病危害叶片和嫩梢,严重时病叶早落,削弱树势,影响植株生长。据贵州省调查,本病在该省湄潭、遵义两县的杜仲林内发生较重,如遵义县松林乡的杜仲林,灰斑病发病率100%,感病指数为57。
症状:病害先自叶缘或叶脉开始发生,初呈紫褐色或淡褐色近圆形斑点,后扩大成灰色或灰白色凹凸不平的斑块,病斑上散生黑色霉点。嫩枝梢病斑黑褐色椭圆形或梭形,后扩展成不规则形,后期有黑色霉点,严重时枝梢枯死。
防治方法:应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清除侵染源。发芽前采用0.3%五氯酚钠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杀枝梢越冬病菌。发病期用50%托布津或退菌特400~600倍液或25%多菌灵1000倍液喷杀。
7、杜仲枝枯病 本病危害杜仲树枝干,引起叶片早落、枝条枯死,据在遵义杜仲林场的调查,枝枯病危害率达20%,感病指数为5。
症状:病害多发生在侧枝上。先是侧枝顶梢感病,然后向枝条基部扩展。感病枝的皮层坏死,由灰褐色变为红褐色,后期病部皮层下长有针头状颗粒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病部发展至环形,引起枝条枯死。
防治方法:促进林木生长健壮,防治各种伤口,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感病枯枝应进行修剪,连同健康部剪去一段,伤口用50%退菌特200倍液喷雾,也可用波尔多液涂抹剪口。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10天1次,共喷2~3次。
二、杜仲的虫害防治
杜仲的虫害主要有:金龟子,地老虎,蝼蛄,豹纹木蠹蛾,咖啡豹蠹蛾 ,刺蛾,茶翅蝽象。
1、金龟子 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主要以幼虫危害杜仲幼苗,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普遍。危害杜仲的金龟子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子、毛黄鳃金龟、茶色金龟等。
防治方法:在选择育苗地时,应充分调查了解虫情,如:蛴螬量过大,每公顷用50%辛硫磷颗粒剂30~45千克处理土壤,并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适时翻耕土地;人工捕杀和放养家禽啄食,可减轻危害。成虫盛发期,利用灯光诱捕。苗圃地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肥料,以免孳生蛴螬。幼苗生长期发现幼虫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灌注根际,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以金龟孢杆菌bacillaspopilliae,每公顷用每克含10亿活孢子折菌粉1500克,均匀撒入土中,使蛴螬感染发生乳状病致死。由于病菌能重复感染,所以病菌可在土壤中保持较长的时间。 2、地老虎 又名土蚕、地蚕、切根虫,是苗圃中常见的害虫,各产区均有发生。属鳞翅目夜蛾科,幼虫老熟时体长3.3 ~6厘米,体色暗褐,腹面略浅。地老虎1年发生多代,以第1代幼虫4~5月份危害较重,初龄幼虫群集于幼嫩部分取食,3龄后分散,白天卷缩于幼苗根茎部以下2~6厘米深处,晚上出来食害,从根茎部咬断幼苗嫩茎,拖入洞内。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消灭成虫产卵场所,改变幼虫的吃食条件。幼虫危害期间,每天早晨在断苗处将土挖开,捕捉幼虫。在幼虫3龄前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喷施根茎部;或利用地老虎食杂草的习性,在苗圃堆放用可湿性6%敌百虫粉剂拌过的湿润鲜杂草,诱杀地老虎,草药比例为50:1。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蝼蛄 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华北地区较普遍。蝼蛄喜食刚发芽的种子,危害幼苗,不但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状,还能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
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可减少蝼蛄产卵。做苗床前,每公顷以50%辛硫磷颗粒剂375千克用细土拌匀,搅于土表再翻入土内。用50%辛硫磷乳油0.3千克拌种100千克,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不影响发芽率。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原药1千克加饵料100千克,充分拌匀后撒于苗床上,可兼治蝼蛄和蛴螬及地老虎。灯光诱杀:一般在闷热天气,晚上8~10点用灯光诱杀。
4、豹纹木蠹蛾 成虫体长22毫米,翅长43~54毫米,整个虫体生有灰色绒毛。雌蛾触角丝状,雄蛾羽状且先端细长如丝。翅上散生椭圆形深蓝色斑纹数十个,胸背具纵向排列的黑点5个,腹部黑色。雌体较雄体大。幼虫老熟时体长35~45毫米,头部黑褐色具光泽,略扁平而坚硬。胸、腹部紫红色或灰褐色,各体节上有小黑点4~7个,每个小黑点上着生有短细毛土根,背线黑色。
防治方法:冬季检查清除被害树木,并进行剥皮等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于成虫羽化初期,产卵前利用白涂剂涂刷树干,可防产卵或产卵后使其干燥,而不能孵化;幼虫孵化初期,可在树干上喷洒80%氧化乐果乳剂400~800倍液等;当幼虫蛀入木质部后,可根据排出的虫粪找出蛀道,再用废布、废棉花等蘸取敌百虫原液或50%久效磷等塞入蛀道内,并以黄泥封口。该虫主要发生在湖南省慈利江垭林场。该场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于3月中旬选择毛细雨或阴天,施用白僵菌,危害率下降48.4%;林内招引益鸟,捕食害虫。
5、咖啡豹蠹蛾 据垄才的研究,该虫在贵阳市近百公顷幼林中发生,受害率最高达5%。
防治方法:在危害较轻的园地,清除被害枝条,集中处理,就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危害严重的园地,也以剪除被害枝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避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方法可参考豹纹木蠹蛾。
6、刺蛾 俗称痒辣子、辣毛虫,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杜仲的刺蛾有黄刺蛾、扁刺蛾、青刺蛾。黄刺蛾虫体黄色,前翅黄色,端部褐色,有两条深褐色斜纹;幼虫背面有褐色斑块,前后宽,中间细。青刺蛾成虫的头、胸、背面青绿色,腹部黄色,前翅青绿色,基角褐色,外缘有淡黄色宽带;老熟幼虫背面两排刺毛橙红色,尾端黑色瘤状突起;
  成虫体褐色,前翅暗灰色,有一条褐色斜纹;幼虫体较扁平,翠绿色,两侧各有一列较大的突起。刺蛾以幼虫危害叶片,幼虫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小幼虫吃叶肉,长大后咬食叶片呈不规则缺刻,严重时仅剩叶柄、叶脉。
防治方法:人工消灭越冬茧,幼虫发生期喷施50%辛硫磷800倍液,发现初孵幼虫,摘除虫叶并消灭幼虫。利用刺蛾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施放赤眼蜂,每公顷3000头,可收到良好效果。微生物防治,可用0.3亿个/毫升的苏云金杆菌防治幼虫,6天死亡率达lOO%。
7、茶翅蝽象 目前发现的杜仲刺吸类害虫是茶翅蝽象。茶翅蝽象属半翅目,蝽科。又名臭板虫、臭大姐。主要危害杜仲嫩梢和杜仲果实。
防治方法:成虫越冬期在集中发生地进行人工捕捉。夏季在炎热的中午前后,该虫多群集于杜仲枝干背阴处,也可采取人工捕杀。茶翅蝽象危害杜仲嫩梢或果实较轻时,一般不进行化学防治。当危害果实严重时,喷施5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