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尺蠖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15/9/3 9:10:15

大叶黄杨尺蠖Abraxas miranda (Butler) 又名丝绵木金星尺蠖、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近几年来,大叶黄杨已成为我国园林绿化中最常用的绿篱、修剪造型和背景植物,应用越来越来广泛,在城市绿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大叶黄杨尺蠖发生较重,使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该虫在我市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观察和调查,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学特征观察 3月中旬在吴江市农技推广中心院内的大叶黄杨绿篱植物树冠下0~5cm土层采集越冬蛹,带回室内放入装有砂土的培养皿中,每皿放置20个蛹,3个重复,用滤纸保湿,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养虫笼中。成虫羽化后,放入大叶黄杨枝条,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进度、化蛹以及成虫羽化的观察和记录。室外生活习性的观察也是在吴江市农技推广中心院内的大叶黄杨绿篱植物上,从3月中旬开始调查观察,直到12月中旬结束。
1.2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试验设25%灭幼脲SC(吉林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00倍液,4.5%高绿宝EC(4.5%高效氯氰菊酯EC,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3000倍液,55%杀苏DP(Bt1600IU+杀虫单,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000倍液,1.1%绿浪EC(百部碱·楝素·烟碱,海南侨华农药厂生产)1000倍液,40%辛硫磷EC(江苏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000倍液,及空白对照(不施药),共6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长1.5m,间隔0.5m。药前调查幼虫发生数量。施药时间在4月25日,本地一代大叶黄杨尺蠖2~3龄盛发期,下午4点开始,用2升消毒喷雾器(上海益森园艺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定向均匀喷雾,施药量以叶片湿润但无滴液为标准。药后24小时无雨。药后4天(4月29日)、9天(5月4日)每小区随机取5个点,每点观察10枝大叶黄杨,分别调查药后残留虫量。
1.3 计算与统计 各处理的防治效果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 [(防治前虫量-防治后虫量)/防治前虫量] ×100
防治效果(%)= [(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活史 根据3年的观察,大叶黄杨尺蠖在我市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虫蛹大多数集中在大叶黄杨树冠下3~5cm疏松的浅土层中。翌年3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其盛发期,卵在4月上中旬大量产下,自4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第1代幼虫盛发于4月下旬,自5月中旬开始进入蛹期。1代发生较为整齐,其余几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第2代为害最严重,成虫自5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盛发期在6月上旬,6月中旬大量产卵并开始孵化,7月上旬第2代开始进入蛹期。部分第2代蛹在7~8月高温季节滞育越夏,滞育期平均为56.2(38~72)天。第3代成虫自7月中旬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其盛发期,卵盛产于8月上旬,幼虫在8月中旬为孵化高峰,8月底进入蛹期。第4代成虫羽化高峰在9月上中旬,在10月中下旬开始渐渐入土化蛹越冬,后由于天气寒冷,绝大多数世代重叠,发育较慢的4代幼虫不能老熟化蛹越冬,在冬季易冻死。在室内用大叶黄杨叶片饲养,一年可以发生4代,发育历期见表1。

表1 大叶黄杨叶片室内饲养大叶黄杨尺蠖发育历期 世代 历期(平均数±SD)(d) 成虫 卵 幼虫 蛹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1代 8.9±1.7 14.1±3.3 5.1±1.7 5.3±1.6 6.8±1.9 6.4±1.5 9.5±2.2 11.5±2.8 2代 13.2±2.3 8.2±1.5 3.1±0.7 3.6±0.7 4.2±0.9 4.2±1.0 7.1±1.1 11.8±2.3 (56.2±11.2) 3代 10.7±2.9 9.7±2.3 4.2±0.6 4.5±0.8 4.0±0.7 3.2±0.8 7.8±1.3 15.2±2.6 4代 13.3±1.8 12.7±2.4 9.6±2.5 10±1.6 12.4±2.2 11.2±1.8 17.1±2.2 越冬 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越夏蛹的发育时间

2.2 生活习性 成虫多数在下午到傍晚羽化,白天静伏于绿篱上,夜间活动,在黎明和黄昏时候活动最频繁,飞行能力不强,有趋光性,易捕捉。成虫羽化后当日或隔日交配,多数在夜间交配,少数在上午,交配时间需要5~8小时,交配后2天左右雄蛾死亡,雌蛾大约10小时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大嫩绿植株上部的叶背、叶柄、枝条、枝裂缝处和杂草上,卵呈双行或块状排列,每头雌虫平均能产卵226(84~400)粒。老龄树特别是经多次修剪的树干枝杈缝隙多,产下卵块也较多,虫害也较重。初孵幼虫有群集性,低龄幼虫一般群集在心叶为害,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和叶脉,呈透明网状,3 龄后食量大增,啃食叶片呈缺刻状,分散为害全株,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嫩枝吃光。幼虫共5 龄,对光有一定的负趋性,在强光、高温时多转入植株下部隐蔽处,傍晚及夜间外出取食,阴天则整天活动。具假死性,受惊时吐丝下垂卷曲在地面上,幼虫能转株为害,为害过的大叶黄杨长势差。
2.3 防治效果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2)表明,使用的所有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天后防效均高于90%,其中4.5%高绿宝EC3000倍液、1.1%绿浪EC1000倍液效果最佳,防效达到100%。药后4天25%灭幼脲SC2000倍液防效较低,可能因为灭幼脲为昆虫生长调节剂,杀虫速度较慢。

表2 部分药剂防治1代大叶黄杨尺蠖幼虫的效果
处理 药后4d 药后9d 杀虫剂名称 稀释倍数 (倍液) 虫口减退率(%) 防效 (%) 5%差异显著性 虫口减退率(%) 防效 (%) 5%差异显著性 25%灭幼脲SC 2000 72.6 69.7 a 93.5 90.2 a 4.5%高绿宝EC 3000 100 100 b 100 100 a 55%杀苏DP 1000 97.9 97.7 b 96.9 95.3 a 1.1%绿浪EC 1000 96.4 96.0 b 100 100 a 40%辛硫磷EC 1000 98.6 98.4 b 94.8 92.1 a CK(不施药) 9.7 33.8


3 防治建议
针对近年大叶黄杨尺蠖在我市的发生情况,通过实践探索和田间试验,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制订了“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形成了一套以林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大叶黄杨尺蠖综合防治技术。
3.1 林业防治措施 地上与地下防治相结合。特别是在人行道旁、居民楼和鱼虾池附近、绿篱和蚕桑混栽地段以及大叶黄杨尺蠖发生严重地段,提倡林业防治,不仅能有效减轻当代为害、降低子虫口密度,而且可以避免药剂防治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畜、鱼、虾、蚕中毒事故。林业防治措施具体可分为:①整枝修剪。由于初孵幼虫喜食顶端嫩叶,且有群集为害的特点,在每年的4月下旬剪除虫枝,集中杀死。②人工捕杀。由于大叶黄杨尺蠖成虫飞翔力不强,羽化后白天多栖息在植株中、下部枝叶间,白天可以徒手捕杀或纱网兜捕杀。③除草杀卵。铲除绿篱周围的杂草,以消除杂草上的卵块。④震落捕杀。利用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可进行振落后人工捕杀。⑤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在羽化期灯光诱杀成虫。⑥翻土杀蛹。冬季翻耕绿篱附近土壤,能有效地消灭越冬虫蛹,压低发生基数;各代蛹期,也可在绿篱附近翻耕根际土壤,挖蛹加以消灭。
3.2 药剂防治措施 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本市大叶黄杨尺蠖暴食为害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防治时间应掌握在这个时间之前。由于在绿篱上用药时间不长,一般药剂对绿篱害虫效果较好。因此,在防治上应做到两个结合:①治前控后相结合。施药时间掌握在4月25日左右用好第1次药,药后10天左右,进行残留虫量调查,如残留虫量超过2 头/株[1],再喷药防治一次。②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从试验结果来看,防治药剂以菊酯类农药4.5%高绿宝EC1000倍液和生物农药1.1%绿浪EC1000倍液效果最佳,防效为100%,55%杀苏DP1000倍液效果也在95%以上。这几种药剂对人畜低毒,且对其它害虫有兼治作用,推荐用于公共活动场所绿篱害虫的防治药剂。

作者:
穆兰芳[1] 钱斌彬[1] 滕金洪[1] 朱福官[1] 刘于成[1] 曹卫菊[1] 梅以能[2] 张伟明[3] [1]江苏省吴江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吴江215200 [2]江苏省吴江市农林局,江苏吴江215200 [3]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吴江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