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是苗木行业的发展方向

2016/6/21 15:52:48


当下,苗木市场行情仍然低迷,“迷茫”仍是众多苗木人的心态。盛夏是苗木销售淡季,苗木人不妨利用这个时间段,好好回望过去,认真探索未来,为现有的苗木找出路,为将来的产业找方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调整产品结构,选择什么树种、种植什么品种,这关系到事业成败。回顾我国这些年来的苗木发展历史,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已成为苗木人的共识。从各方面来分析,开发利用乡土树种是苗木行业的发展方向,乡土树种应该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担负重任。



        首先,从绿化需求上看,无论是城乡绿化、道路绿化,还是小区绿化、房地产绿化,大量应用乡土树种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早已付诸行动。很多省份、城市在绿化规划方案中,都把乡土树种列在重要位置,分配给最大的种植比例。例如,北京市近日开始实施的地方标准《绿地节水技术规范》中就提出,耐旱乡土植物在绿地中应占到70%以上。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苗木人把乡土树种作为主攻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乡土树种是指在本地区长期天然分布的树种,或者是已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在绿化地区采用适合当地的乡土树种,既能保证很好的绿化效果,又能保证很高的成活率,成本也低。



        这些年来,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为了标新立异,把南方的树种弄到北方种,把东部的树种弄到西部种,发生了不少惨痛的事例。直到现在,这种事情还时有发生。例如现在有的北方地区还在引种适合南方种植的香樟,想体现当地绿化档次“高大上”,其结果却是香樟受了冻害,大批死亡。但总的来说,适地适树终究还是大趋势,这种不合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其次,从苗木企业的种植成本来说,驯化外地苗木、引种国外树种,其成本都远大于当地乡土树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木。各地纬度、经度不同,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南方苗木可以逐渐“移步”北方,东部盐碱地上的苗木也有可能逐渐种植到西部盐碱地,但这些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时间成本就是十分巨大的。苗木企业现在负担的地租成本已在逐年上涨,再多几年“空白”收益,企业恐怕难以吃得消。



        从驯化、引种的生产种植过程上看,苗木企业也要付出巨大成本。如果北方气候寒冷,种下的南方苗木还要进行防冻保护;如果土壤条件不好,水质不适合,苗木可能会死亡;其他如空气湿度、降水量等条件,都有可能影响苗木生长。南方的苗木种到北方,成活率不能保证,生长量也会受影响。同是盐碱地,东部与西部可能大不相同,具体构成有可能存在差异,如果盲目引种,将会造成损失。



        乡土树种则完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成活率有保证。也许有的苗木人会觉得,都是当地人见过的树种,在绿化上应用有可能让人“视觉疲劳”。对于这个问题,从大的意义上来说,绿化的首要目的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是让人们欣赏千奇百怪的植物;从小的方面上来说,同样的树种,可以通过改变形态或种植方式来调节绿化效果。如小乔木树种可以逐渐培养成大乔木,作为行道树;培养各种造型苗,增加美感;多采用观花、观果、彩叶的乡土树种,丰富绿化色彩,等等。要形成完美的城乡绿化效果或园林景观效果,全部应用乡土树种就可以做到。



        另外,对于乡土树种,苗木人其实还可以发掘它的更大价值,开发出第二、第三产业。很多乡土树种除了用于绿化,花、果、叶都可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