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季在于春。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提升年,革命苏区黄龙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主两翼三重六特”发展战略,按照镇“三片一线,建设“四菜一汤,打造宜游宜居幸福苏区”的战略目标,多措施多方位因地制宜制定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实现首季开门红。
黄龙冬桃引游客。今春,素有鄂西北“冬桃之乡”美誉的革命苏区黄龙镇在桃花绽放的日子里,该镇丁湾、陈岗、向湾等村桃园,粉色、白色、粉红色的桃花次第绽放,引来不少游客赏花留影。每天前来赏花观光的游客都在200人以上,双休每日可达5000人左右,全镇农家乐爆满,春季赏花游可为该镇群众增加收入50多万元。
同时,黄龙镇以丁湾村为中心,陈岗、明湾、红光、陶巷为辐射,已建设冬桃产业基地5000亩,并于2014年元月将思恒生态农业公司引进黄龙,重点发展该镇特色产业—冬桃,积极推进冬桃连片开发和冬桃系列产品深加工。目前,冬桃采摘观光已具雏形。为了把黄龙冬桃销出去,该镇由政府牵头,组织林业部门,推行“单位+冬桃+农户+基地+互联网+电商”的销售模式,让冬桃通过网络销向全国。陈岗村冬桃种植户刘明运笑呵呵地算了笔帐:“我种了10亩冬桃,每亩冬桃产量6000多斤,产值3万多块钱,刨去成本,每年纯收入在20多万元,是我们家的‘金元宝’呀。”
黄龙苗木销全国。该镇以姹紫嫣红苗木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现在已建成桂花、紫薇、栾树、月季树、红叶石楠、女贞等10多个种类花卉苗木基地2000多亩,年可育各类苗木1500多万株。为了将花卉苗木给农户带来收入,姹紫嫣红苗木专业合作社在建立销售网络的同时,利用“苗木+农户+基地+互联网”模式进行网上销售。黄龙花卉苗木因培育精心、质量过关、价格优惠,深受客户青睐,远销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河北等省,现在合作社已网络农户达到60多户,林果苗圃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亩,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王门村苗木种植大户张运兵投入100多万元,兴建月季树等特色大棚10亩,并以每年8万元的高薪,从南阳月季基地聘请了技术人员帮助发展苗木,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移联网信电商合作销售花卉苗木,目前他已带动周边村30多户群众发展花卉苗木。仅去冬今春,全镇花卉苗木销售800多万株,为当地群众增收400多万元。
黄龙大米俏四方。黄龙镇是个农业大镇,也是优质稻生产基地镇,年水稻面积在5万亩以上,镇内辖有熊河西干渠和罗岗水库等中小型水库27座,堰塘2000多口。据了解,该镇富含特质的土壤,加上水质甘甜,所产大米色泽光亮圆润,香甜可口,味美醉人,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青睐。历史上曾为朝廷贡品,为充分挖掘这别具一格的天然特质,确保黄龙大米的品质和特色,叫响黄龙大米,襄阳顺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专门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日产80吨的大米精加工生产线,全力打造“襄可香”牌系列黄龙大米,很快,以“襄可香”命名的黄龙大米在市场上热销,俏销全国各地。并以其超凡的品质,独特的味道,香甜的口感连续多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知名商标”,2016年获得襄州区“区长质量奖”。顺科农业有限公司分别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江苏、浙江、武汉等10多个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点。同时,按照镇委、政府提出的“农业+基地+农户+互联网”的模式,把黄龙大米推行“线上+实体店”进行立体销售,使黄龙大米供不应求,成为各大超市和粮油专卖店的“宠儿”。今年1—3月份,全镇仅“黄龙大米”一项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同时,该镇还积极推进以向湾村为主的乡村旅游建设,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力度,确保生态黄龙美景展现,富强黄龙百姓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