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成全国花卉供应集散中心

2017/4/10 9:21:52


一年一度的广州迎春花市是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盛会。广州花市起源于“花渡头”,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或之前,当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影响甚广。



广州迎春花市节庆活动则是在继承扩大传统迎春花市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将“民间传统习俗” 升级为“城市文化品牌”。迎春花市节庆活动采用“3+15”的模式,包括春节前3天11个区的传统迎春花市和春节期间15天以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灯光艺术、主题花展、文体活动为主的城市嘉年华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全市11个区的主要繁华地段或文化景点,包括花城广场、荔枝湾涌、天河体育中心、海珠湖、云台花园、越秀公园、广州塔、南越王宫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



广州迎春花市节庆活动从2013年起已举办4届,采取现代营销理念和“走出去”战略,通过城市推介会、“广州过年”活动等形式,将“迎春花市”向境内外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广州城市影响力,成为广州城市文化名片之一。



广州花市办表示,今年花市开放期间,全市11个传统迎春花市游客总人流量达535万人次,总成交额达1.2亿元。



市花木棉已有千年历史



广州市花为木棉,别名攀枝花、红棉、英雄花、烽火树,盛开时,满树枝干缀满艳而硕大的花朵,如火如荼,耀眼醒目,极为壮丽,素有“英雄树”之美名。广州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把木棉花定为市花,1982年经70多万广州人票选、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木棉确定为广州市市花。木棉象征着广州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并以此激励人们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木棉在岭南大地种植历史悠久,最早见载于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此烽火树即木棉树。木棉花可入药,清热祛湿,果实成熟后自动裂开,里面充满棉絮,可做枕头、棉被等填充材料。



木棉四季景观各异:春天,一树繁花;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寒枝挺立。木棉有孤植、对植、群植、列植等多种形式,结合木棉所在位置,与周边的具体建筑、雕塑等人文景观相结合,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广州的木棉共有四种花色,橙黄、黄色、橘红和深红。其中深红的比例占39.5%, 其次为橙黄,占31.4%。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全市木棉有3.77万株,其中行道树约8000株,公园绿地约5600株,居住区及附属绿地约12600株,道路附属绿地约113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