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破肚病的防治方法
2017/7/31 12:32:44
【症状】杜鹃下部的茎杆韧皮部被害坏死,木质部裸露在病部有小黑点产生。
【病原】病原为真菌,小麦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tritici).
【发生规律】一般在梅雨季节发生,凡造成茎部损伤的因素均会加重发病,例如虫伤、机械伤、摩擦损伤等。
【防治方法】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每隔l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之后,病情可得到控制。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