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植物关注未来 聚焦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

2017/8/11 12:14:26

历时7天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7月29日下午闭幕,大会期间举办了49个卫星会议,通过了5项决议,同时还颁发了吴征镒植物学奖、恩格勒奖以及首届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来自世界各地的近7000名代表一起聆听植物科学家们探究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自然哲学,传递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行动策略,共同见证了植物科学史上深圳宣言的诞生。 《深圳宣言》指导发展方向
本届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了《植物科学:深圳宣言》,该宣言不仅是指导未来植物科学发展方向,确定一些重大行动和优先领域,以期在全球植物科学家群体与不断变化的社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而且表达了中国对与植物相关的社会、经济等重大问题的关切,体现了中国担当。 大会名誉主席、《深圳宣言》起草者之一、来自美国密苏里植物园教授彼得·雷文(Peter·H·Raven)在23日的公众报告中深度解读了《植物科学:深圳宣言》。在分享了他关于植物与人类关系的新思考后,他提出如果人类不拯救植物,就不能拯救自己。在他的报告中,可持续成为了关键词,他反复强调,现在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率,保护植物多样性,以拯救人类文明。 宣言发出了行动号召,提出在强化对植物科学的支持、开展跨国家和区域的合作等7个优先领域制定行动战略。 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设立
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由本届大会(IBC2017)组委会发起,中国植物学会、深圳市植物学会和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奖励在基础和应用植物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以及在改变人类对植物世界认知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工作者。 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是个永久性奖项,将在每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闭幕式宣布并颁奖。奖项包括奖杯、证书、7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和获奖者往返颁奖典礼的旅费。该奖项由中国和国际学者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负责对被提名人的推荐材料进行初评,产生获奖候选人名单并提交常务委员会对获奖者进行终评,奖项基金来源于深圳市铁汉生态公益基金会的赞助。 首届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获得者是大会名誉主席、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彼得·雷文(Peter·H·Raven)。雷文教授是全球植物多样性和保护研究的领袖人物,获得过多项国际荣誉。他与中国颇有渊源,出生于上海,致力于分类学、生物地理学、植物进化与保护研究50年,是《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编委会主席之一,同时也参与了世界各地共上百册植物分类学领域出版物的编辑工作。 与雷文教授同样值得祝贺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名誉主席洪德元,他获得了恩格勒金奖。这是国际植物分类学协会于1986年设立的奖项,每六年评选一次,用于表彰对植物分类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植物学家,并于每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期间公布。 大会纪念园建设启动
为纪念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城市举办,7月25日深圳市政府在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举行了大会纪念园的建设启动仪式。 深圳市委常委刘庆生在纪念园启动仪式上表示,纪念园的建设是为了让这次盛会永远镶嵌在深圳这座城市的记忆当中。 大会纪念园的设计别具一格,仅对土壤进行了改良,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了清理,其他则交由自然去演绎,让自然成为纪念园最大的设计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纪念园的设计还置入了线性观察路径,将自然观察活动与设计路线融为一体,其目的是创造一个能够让参观者获得自然知识并对未来有所思考的公园。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纪念园的建设展示了中国政府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上的创新,同时也让社会公众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让全社会了解植物学研究对地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深圳莲花山公园美景

深圳宣言:链接植物科学与社会共建绿色永续地球

至关重要的联系
本宣言旨在确定一些重大行动和优先领域,以期在全球植物科学家群体与不断变化的社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今天,资源不可持续利用、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流失等问题都需要一个整体的、相互协作的解决方案。这种联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个变化的世界
作为植物科学家,我们对地球和社会不断加速的变化越来越感到担忧。在有生之年,我们已经目睹了许多重大变化发生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结构和成分上,发生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农业实践上,在植物、动物和人类的迁徙上,以及城市化率和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上。物种灭绝的速度超过以往6500万年里的任何时期。非常确切的是,这些巨大改变及其对自然的影响,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环境承担的压力从来没有如此之大,远远超出了自然系统可以维持永续发展的水平,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我们植物科学的各个分支,包括分类学和系统学、形态与发育、进化和生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产生大量数据的新技术往往受到当前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能力的限制;对实验室研究的日益重视,让人们忽略了在迅速消失的环境中优先开展野外考察的重要性;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在很多国家,对基础科学的资助和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出现双下滑。与此同时,开展植物科学研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攀升的贫富差距、全球范围资源再分配的不平等、不断加剧的国内和国家之间的冲突等因素都影响了我们开展更有意义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人类面临巨大挑战之际,国际植物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已经承担了关键角色。中国也具有制定和落实全国性计划来解决生物多样性流失问题的潜力。在世界各国为了自身和共同目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之时,中国将危机与机遇并存的观念,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举办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发布本宣言、以及设立深圳国际植物科学奖,都体现了中国展开行动的决心。 深圳发出的行动号召
我们支持植物科学在以下7个优先领域制定行动战略。这些领域的长足发展,将让全社会在科学的帮助下,降低人类活动对植物物种、生境和分布的不利影响,并为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永续发展的世界。 一、为了应对变化和挑战,植物科学研究者要向负责任的科学家和研究群体转型。 植物科学必须为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直接、更有效的贡献。如果我们想赢得挑战,必须在保护植物多样性、研发能适应气候持续变暖的农业等关键领域发力。植物科学研究不是在真空中进行,我们不能继续表现得好像我们仍然拥有大量的时间,我们必须快速有力地应对挑战,缓解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二、为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对植物科学的支持。 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它是人类食物(直接或间接)的唯一来源、也是许多药物、建筑材料、纺织材料等必需品的来源。植物应当获得比当前多得多的科学关注,加强公共和私人基金投入,改善当前的资助状况非常必要。解决当前环境问题需要综合的研究方法,植物科学的所有领域,从描述研究到应用研究,都需要得到全面且持续的支持。 三、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要加强跨国家和跨区域合作、加强跨学科和跨文化合作。 科学的本质是国际性的,植物科学也不例外。虽然我们在共同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要阻止生物多样性流失、促进农业发展、维持稳定的气候,仍然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国际合作。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共同努力。稳定的全球伙伴关系是跨越障碍和有效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四、为了增进对自然的探索和理解,要建立和应用新技术以及大数据平台。 信息及信息共享新技术在未来几年将加速出现,建立持续稳定的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庞大的、相互连接的数据库,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的新联系、新关系;快速发展的基因测序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地球生命的多样性、进化及功能的新途径。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扩张,我们必须及时地、以综合和务实的方式来应用这些新技术,从而整合各类信息,解决环境问题。 五、为了明智地利用自然、为了人类的福祉,要加快地球生命的编目研究。 到本世纪末,将有超过一半的陆地植物物种在自然中灭绝。虽然我们已经命名了很多植物,但是我们对其中的大多数知之甚少,很多植物仍然有待发现。我们可以保护和保存那些已发现的植物,而对于未发现的物种,在灭绝前发现并了解它们显得尤为迫切。开展这些工作所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合作和整合机制尚未建立。拯救植物需要了解植物。时间已经十分紧迫。 六、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重视、记载、保护关于植物和自然的文化多样性。 关于自然的土著知识、传统知识和乡土知识的消失速度已超过了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一旦消失,这种知识连同它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将一同消失。植物科学家必须和拥有这些知识的人携手合作,全面理解和掌握可持续环境管理的办法。这种文化多样性,连同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对维护未来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跨文化、跨知识系统的合作,制定快速周密的计划并加以落实。 七、为了形成合力,我们要鼓励公众参与、广泛开展创新性教育和公众科学活动。 最后,我们要形成公众与自然的合力。关心环境的人们有动力为保护环境、保障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建立生态文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要求社会各界共同创造知识、共同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都需要植物,但植物并不需要我们,我们绝对地依赖植物而存在。将这个理念根植到社会结构之中,需要全球参与,需要跨越不同国家和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就能够把创新的植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优势联系起来,构建一条通向绿色永续地球的崭新道路,实现人类与植物的和谐共生。

大会现场立体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