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017/8/14 17:17:48

雪松树冠塔形端庄,大树雄伟,苍翠挺拔,是世界著名的观 赏树种,也是世界五大公园树之一。然而,在雪松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染和危害,使雪松出现根腐、枯梢、变色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雪松的整体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掌握雪松上的主要病害症状与发生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从而有效控制雪松主要病害的发生与危害。


1 雪松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1.1枯梢病


枯梢病是由珠形葡萄孢菌引起,雪松的叶、枝梢、主干均受此病害。


1.1.1枯叶型? 发病初期,在当年萌发的春梢上,新生针叶从叶尖开始发黄,很快整丛针叶黄化,以后针叶收拢下垂,悬挂在梢上。二年生针叶也可被侵染,由叶尖向叶基成段枯死。


1.1.2 枯梢型?? 嫩梢受害枯死,在一棵树上可有多个梢头被侵染。新梢发病先是水渍状下垂,后成为黄棕色枯梢,枯梢可向下扩展。在枝干的枝节处可形成病斑,病斑通常下陷,流出淡蓝色或浅蓝色松脂,病斑可以不断扩大。当病斑环绕树干时,病斑以上部分的枝干枯死,后期在病斑上可见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 1.1.3 茎基腐烂型? 病树全部针叶逐渐变黄,以后整株枯死。仔细检查可见茎基部有病斑,病斑病部可延续到根部。病部皮层变黑腐烂,剥开病部树皮可见木质部变色。


枯梢病的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病原菌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嫩梢和针叶,引起叶枯、嫩梢枯死,从侵染到发病一般需要15天左右。该病原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存活于枯枝、落叶和病组上,当环境条件适合时,就可以侵染生长衰弱的雪松树。雪松畏烟尘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当空气污染严重时,雪松的生长期明显衰弱。其次,在病害发生期,降雨量大会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在山口,坡顶等处的雪松由于容易发生冻害,发病也比较严重。当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或缺乏硼、锌等元素均可使病害发生严重。


1.2 梢枯病


此病害多数发生于成年树,初期侵染新萌发的树梢,主梢、侧梢均可受害。病菌侵染后首先使嫩的针叶失绿变色,并逐渐向下蔓延,当病斑环绕皮层后,小枝随之枯死,其上部的针叶呈赤褐色,并迅整脱落,仅残存枯枝的小枝,在病菌侵染点附近的针叶上首先看到黑色颗粒状的病原菌子实体,之后在枯死的小枝其它部位也可发现子实体的存在。病害在被害嫩梢蔓延过程中,如果寄主生长势较为旺盛,被害嫩梢枯死后,暂停蔓延发展,其下方腋芽处可萌发出若干短小新梢,往往在病健交界处可见到梭状溃疡病斑,并伴有明显的松脂外溢。枯梢长度不等,一般在3-30厘米,多数为20厘米以下。


??? 此种病原菌主要在发病的针叶和枝条上越冬,借助风雨传播,病菌从嫩梢、嫩叶上直接侵染或从伤口侵染,在春季春梢生长期和秋季秋梢生长期有2次侵染高峰。


??? 1.3 疫病


??? 此病害主要症状为根腐、溃疡(干腐)、瘁倒和立枯,造成植株直立枯死,从刚出土的幼苗到多年生的大树均可受害,染病植株轻者生长衰退,重者植株枯死。根腐为雪松疫病的主要受害症状,多数为新生根感病,病根初为浅褐色,后为深褐色,皮层内组织水渍状坏死,病株不萌发新梢,长势衰退,针叶失绿,易脱落。此病在高坡地和平地均有发生,土壤板结、透性差、雨水多、温度大的情况下发病重。


??? 1.4 灰霉病


??? 此种病由葡萄孢属真菌引起,造成嫩梢发生溃疡、枯梢及小枝枝枯,严重影响雪松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该病从幼苗到成株大树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当年生嫩梢及两年生小枝,严重时可以扩展到两年生以上的小枝,一般不危害主干。


??? 1.4.1 溃疡型


??? 发生于嫩梢上,首先在嫩梢基部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淡褐色小斑,而后病斑扩大,中间凹陷,在凹陷部位初期可见水渍状腐烂,同时颜色也加深至深褐色后病斑停止扩展,病健处产生愈伤组织,原来腐烂的表皮干裂,有的脱落,露出木质部,阴雨天或雨后在不脱落的表皮上可长出灰色霉状物(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这种类型常出现在病害的高峰期。


??? 1.4.2 嫩梢枯枝型


??? 发生于嫩梢上,起初的症状同溃疡型,但病斑出现水渍状腐烂以后,不形成愈伤组织,而继续扩展至嫩梢周长的2/3以上,迅速引起嫩梢由病斑外向下弯曲、萎蔫、枯死,遇上阴雨天,在枯梢上同样可长出灰色霉状物,这种症状类型出现在病害的初发期至高峰期。


???? 1.4.3 小枝枝枯型


??? 主要发生于两年生小枝上,危害严重的,两年以上的小枝也有少量发生。两年生小枝上的病斑主要是早期枯死的侧嫩梢向小枝扩展的结果,在扩展的过程,开始症状不明显,后逐渐在枯梢和小枝交界处形成赤褐色凹陷的一圈,继续扩展,形成明显的病斑,病斑不开裂,有少量的树脂溢出,用手剥开皮层,可见病斑皮层和木质部皮层均变深褐色,而木质部内皮层不变色。病斑扩展至小枝一周后,病斑以上部分枯死。


??? 灰霉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高温不利于发病,高湿有利于发病,病原菌腐生能力强。春季到初夏,雪松植株组织幼嫩,如果低温多雨天气多,很容易发病,但在气候干燥少雨的地区则发病轻微,秋季温度也适合病原菌生长,但雪松嫩梢已经木质化,不利于病菌侵入,一般发病轻微,但在秋季多雨的地区,也常有发病。


??? 2 雪松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 2.1 适地适树


??? 应根据雪松的生态学特性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的中性至酸性土壤栽植雪松,同时注意不栽植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的工业区及尘土较多的马路两侧。如果必须栽植在这些地区,应加强栽培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 2.2加强栽增管理,做到科学养护


??? (1)栽植前树穴换土? 根据雪松的习性,在一些土壤条件不理想的地方栽植雪松,必须在栽种前将树穴中的土换入筛选配制好的土。


??? (2)适时施肥,增加土壤肥力? 春秋两季在树穴内开穴施肥,施肥量可根据树体的大小酌情考虑,一般15年生树可以一次株施250克复合肥,春秋各施一次。施肥时应注意春季多用含氮量较高的肥料,秋季则必须多施含磷、钾较多的肥料。


??? (3)合理灌溉? 干旱季节及时开穴浇灌,且一定要浇透,等干透后再浇第二遍;雨季及时排水;来年春天若是土壤比较潮湿则要控制浇水,反之则要浇透水,以防止因干旱引起针叶大量脱落而减弱树势。


??? (4)降渍排湿? 雪松病害常在雨水多、土壤潮湿的环境下发生,水多则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根据病害发生特点进行松土、除草、排水和降渍,能抑制病菌的繁殖和扩散,促进植株迅速恢复生长。


??? 2.3合理使用药物防治


??? 药物防治就是使用化学药剂杀死或抑制病原物,防止或减轻病害的危害,化学防治是控制雪松病虫害蔓延的重要措施。对雪松枯梢病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等,于4-5月份喷洒植株的叶、梢、枝,发病轻的地方可喷施1-2次,用药间隔为15天,发病重的地方每隔10天喷1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有腐烂病斑的树要用刀刮去病斑,再涂刷药剂。如果发现根颈处有腐烂现象,则要用同样的尝试的药液开穴浇灌,发现病情后,在每年的春夏季(4月中旬-6月初)及秋季(8月下旬-10月上旬),于树干上发病处用刀刮平后涂刷上药液,每隔15天1次。对成龄大树,可用20克乙磷铝加70%敌克松10克混合液松土后灌根,对于防治雪松疫病的效果很好。


??? 3 问题、对策和展望


??? 3.1 雪松作为园林绿地中景观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雪松病害的防治上,应当坚持合理栽培措施,对雪松进行养护。发现病害时合理选用适当药剂进行防治,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防治与生态土环境的关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减少农用的用量和使用次数,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3.2在雪松的调运过程中,应严格检疫制度,避免雪松病害病原菌的境外传入和人为远距离扩散传播与危害。


??? 3.3在雪松病害的防治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1)加强雪松病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 (2)对主要的病害进行系统调查与监测,有针对性地对常发病害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治指导。


??? (3)密切注意雪松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在发生初期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


??? (4)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避免中、高毒农药的使用。


??? 3.4 植物病原的抗药性,已经成为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在雪松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应当及早防止雪松病害的病原物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