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黄卷叶螟防治

2017/8/17 15:57:17

分布与危害
杨黄卷叶螟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幼虫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缀连呈饺子状或筒状,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尤其是幼树受害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约30毫米。体鲜黄色,头褐色,两侧有白条。复眼淡蓝色。触角淡褐色,丝状较长。雄成虫腹末有1束黑毛。翅黄色,前翅亚基线不明显,内横线穿过中室,中室中央有1个小斑点,斑点下侧有1条斜线伸向翅内缘,中室端脉有1块暗褐色肾形斑及1条白色新月形纹;外横线暗褐色波状,亚缘线波状。后翅有1块暗色中室端斑,有外横线和亚缘线。前、后翅缘毛基部有暗褐色线。?
卵?乳白色,鱼鳞状成块排列。?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黄绿色,胸部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
蛹? 淡黄色。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4代,以幼虫在落叶、树皮缝及土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杨树萌芽后开始取食为害,5月底老熟幼虫化蛹,6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出现;7月中旬为成虫为害盛期,成虫有趋光性,将卵产于新梢叶背。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喜群居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缀叶呈饺子状虫苞或叶筒栖息取食。幼虫活泼,遇惊扰即弹跳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后在叶卷内结薄茧化蛹。在雨季该虫发生普遍,蜜源植物近处杨树受害严重,品种中意杨受害较重。10月底老熟幼虫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集体烧毁,减少虫害。?
(2)保护和利用天敌。成虫后的卵期,释放赤眼蜂。?
(3)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
(4)化学防治?卵孵化后喷洒杀虫剂1605?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喷洒80%敌敌畏2000倍液、40%乐果2000倍液。
相关信息
  • 杨黄卷叶螟防治 2017-8-17
  • 地下害虫防治 2013-9-05
  • 防治樟叶虫 2013-7-09
  • 防治大岩桐灰霉病 2013-7-03
  • 欧李缺铁症防治 2012-9-08
  • 雷竹竹广肩小蜂防治 2012-5-13
  • 月柿绵蚧防治 2012-5-13
  • 茶橙瘿螨防治 2012-5-12
  • 年桔潜叶蛾防治 2012-5-12
  • 防治梨木虱有新招 2012-5-12
  • 立枯病防治 2012-5-12
  • 樟脊冠网蝽防治 2012-5-12
  • 柿树圆斑病防治 2012-5-12
  • 桃梅缩叶病防治 2012-5-12
  • 豹蠹蛾防治 2012-5-12
  • 桅子花缺绿病防治 2012-5-12
  • 病虫防治 2012-5-11
  • 防治细叶榕榕管蓟马 2012-5-09
  • 构树轮斑病防治 2011-3-11
  • 檫树茎腐病防治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