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梢小卷蛾防治

2017/8/17 15:58:09

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hamiacola,属鳞翅目卷蛾科。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杉木产区。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6.5mm,翅展12-15mm。触角丝状,各节背面基部杏黄色,端部黑褐色;下唇须杏黄色,向前伸,第二节末端膨大,外侧有褐色斑,末节略下垂。前翅深黑褐色,基部有2条平行斑,向外有“X”形条斑,沿外缘还有1条斑,在顶角和前缘处分为三叉状,条斑都呈杏黄色,中间有银条;后翅浅褐黑色,无斑纹,前缘部分浅灰色。前、中足黑褐色,胫节有灰白色环状纹3个;后足灰褐色,有4个灰白色环状纹。

卵?扁椭圆形,长约0.7-0.8mm,乳白色,胶汁状,近孵化时色变深,呈黑褐色。
幼虫?体长8-10mm。头、前胸背板及肛上板暗红褐色,体紫红褐色,每节中间有白色环。

蛹?体长4.5-6.5mm。腹部各节背面有2排大小不同的刺,前排大,后排小。腹末具大小、粗细相等的8根钩状臀棘。

发生规律

江苏1年2-3代、江西2-5代,以蛹越冬,均以第1、2代为害重。成虫羽化多在10-12时,白天多隐蔽,遇惊飞逃;夜晚活动,有趋光性。羽化后次晚交尾,第3日晚产卵n卵散产于嫩梢叶背主脉边,1梢1粒,偶见产7-8粒老,每雌产卵量40-45粒。卵经1星期于5-6时孵化,初孵幼虫爬行10多分钟蛀入嫩梢,在内层叶外线取食。3龄后幼虫食量增大,排粪量多,堆集在稍尖上,1梢一般有虫1条,偶见有2-3条者。3-4龄幼虫有转移习性,此时幼虫行动敏捷,爬行迅速,每代幼虫一生需转移2-3次。转移多在下午,先从梢内爬出,沿枝下行,爬到另枝嫩梢上蛀入,也有吐丝下垂,随风吹转移。

幼虫6龄,5-6龄幼虫行动缓慢。幼虫一生可为害2-3个嫩梢,在梢中蛀道中长2cm。幼虫老熟后于离梢尖6mm处吐丝结8mm薄茧化蛹,被害梢枯黄、火红色。此虫多发生于海拔300米以下平原丘陵、4-5年生幼树、3-5m高的杉木林;海拔500m以上、10年生以上杉木林为害少。

天敌种类较多,卵有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杉卷赤眼蜂;幼虫有、小茧蜂、扁股小蜂(数量极少)、桑蟥聚瘤姬蜂、广肩小蜂、3种寄生蝇、蜘蛛;蛹有大腿蜂、绒茧蜂。此外,白僵菌和黄曲霉菌在各代均有寄生,以越冬代为最多。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营林措施。促进幼树生长,提早郁闭;营造混交林,减轻危害;注意林区卫生,发现枯梢,随时剪除,如发现害虫天敌寄生率高,可将剪掉的枝梢收集保存,让天敌安全飞出。

(2)物理防治。

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生物防治。

注意引放天敌,可在卵期,每hm2释放15万头寄生蜂,分4次放,效果较好。?
(4)化学防治。?
①幼虫孵化期喷洒50%杀螟松200-400倍液,或喷5%来福灵3000倍液,或喷20%甲氰菊酯2000-4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倍液。

②?成虫羽化期可用“621”烟剂或敌敌畏插管烟剂“741”熏杀,每hm2用药量1125-5000g。

相关信息
  • 杉梢小卷蛾防治 2017-8-17
  • 杉木杉梢小卷蛾防治方法 2012-5-12
  • 地下害虫防治 2013-9-05
  • 防治樟叶虫 2013-7-09
  • 防治大岩桐灰霉病 2013-7-03
  • 欧李缺铁症防治 2012-9-08
  • 雷竹竹广肩小蜂防治 2012-5-13
  • 月柿绵蚧防治 2012-5-13
  • 茶橙瘿螨防治 2012-5-12
  • 年桔潜叶蛾防治 2012-5-12
  • 防治梨木虱有新招 2012-5-12
  • 立枯病防治 2012-5-12
  • 樟脊冠网蝽防治 2012-5-12
  • 柿树圆斑病防治 2012-5-12
  • 桃梅缩叶病防治 2012-5-12
  • 豹蠹蛾防治 2012-5-12
  • 桅子花缺绿病防治 2012-5-12
  • 病虫防治 2012-5-11
  • 防治细叶榕榕管蓟马 2012-5-09
  • 构树轮斑病防治 2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