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角斑病防治

2017/8/17 16:48:10

紫荆角斑病是紫荆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受角斑病为害的紫荆,通常提前落叶。严重者7月初叶片落光。次年开花迟,花期短。

? 症状:紫荆角斑病主要为害紫荆叶片。受害叶片首先出现针头大小褐色小点,随后发展成暗褐色小圆斑,直径约1mm。约1月以后,小圆斑四周出现不整齐的浅褐色坏死区,因受叶脉限制最终发展成多角形病斑。严重时,角斑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黑褐色,背面为浅褐色。潮湿时,病斑正、背两面均有灰绿色的霉点或霉层,即病菌子实体。后期病叶从病斑附近开始褪绿变黄,最终整叶变黄枯死脱落。受害严重的叶片在角斑未形成前即脱落。

?病原:紫荆角斑病由(Cercospora chionea Ell.et Ev.)所致。病菌分生孢子座圆球形,淡褐色,37~86μm;分生孢子梗短,密集成束,淡橄榄色,不层曲,不分枝,隔膜0~4个,12.4~37.5μm×2.5~5.0μm;分生孢子线形或圆筒形,无色或近无色,直或弯曲,基部倒圆锥形平切,顶端钝圆,隔膜1~7个,22~100μm×2.5~3.7μm。
该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为3.5,最适湿度为水滴。紫外光,黑光灯和日光灯均可促进分生孢子产生,但以紫外光最好。用一只20W紫外光灯管,24小时连续光照,第九天产孢量达最高峰

发病规律
?在武汉和株洲,每年4月中、下旬,可初见病斑。但5月上旬后病斑(小圆斑)停止扩展,至6月初才继续发展而形成角斑。6月底或7月初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并以分生孢子再侵染。在湖南通常只有一次再侵染。
紫荆角斑病发生严重与否,与湿度密切相关。多雨年份或靠近水源的紫荆发病重,发病早。


? 防治方法:
①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
②发病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紫荆角斑病是紫荆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上海、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受角斑病为害的紫荆,通常提前落叶。严重者7月初叶片落光。次年开花迟,花期短

症状:紫荆角斑病主要为害紫荆叶片。受害叶片首先出现针头大小褐色小点,随后发展成暗褐色小圆斑,直径约1mm。约1月以后,小圆斑四周出现不整齐的浅褐色坏死区,因受叶脉限制最终发展成多角形病斑。严重时,角斑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黑褐色,背面为浅褐色。潮湿时,病斑正、背两面均有灰绿色的霉点或霉层,即病菌子实体。后期病叶从病斑附近开始褪绿变黄,最终整叶变黄枯死脱落。受害严重的叶片在角斑未形成前即脱落。

? 病原:紫荆角斑病由(Cercospora chionea Ell.et Ev.)所致。病菌分生孢子座圆球形,淡褐色,37~86μm;分生孢子梗短,密集成束,淡橄榄色,不层曲,不分枝,隔膜0~4个,12.4~37.5μm×2.5~5.0μm;分生孢子线形或圆筒形,无色或近无色,直或弯曲,基部倒圆锥形平切,顶端钝圆,隔膜1~7个,22~100μm×2.5~3.7μm。
该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为3.5,最适湿度为水滴。紫外光,黑光灯和日光灯均可促进分生孢子产生,但以紫外光最好。用一只20W紫外光灯管,24小时连续光照,第九天产孢量达最高峰


? 发病规律
? 在武汉和株洲,每年4月中、下旬,可初见病斑。但5月上旬后病斑(小圆斑)停止扩展,至6月初才继续发展而形成角斑。6月底或7月初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并以分生孢子再侵染。在湖南通常只有一次再侵染。
紫荆角斑病发生严重与否,与湿度密切相关。多雨年份或靠近水源的紫荆发病重,发病早。


? 防治方法:
①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
②发病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