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口岸检疫方法

2017/8/20 9:03:01

1 材料和方法

1. 1 样本的采集

结合南京机场、新生圩港及王家湾出入境检验检疫日常检疫工作,从2001年~2007年广泛采集来自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松木、松木制品及木质包装和衬垫木等,记录样本采集的时间、采集方式和采集部位。对取回的样本有无变色菌存在、有无天牛虫道和有无松脂香味及木材含水量等症状观察并作记录。

1. 2 线虫的培养

1. 2. 1 真菌培养

选择了灰葡萄孢(B otry tis cinerea ) 、盘多毛孢( Pestalotia) 、丝核菌(Rhizoctania) 、菌核病菌(S clero2tin ia sclerotirum ) 、平脐蠕孢(B ipola ris sative) 、镰刀菌( Fusarium ) 、仁果丛梗孢(M onilia fructgena) 、丛梗孢(M onilia laxa)和弯孢菌(Curvu laria)等9种真菌培养松材线虫。将9种真菌的菌丝块移植于PDA平板(直径8. 5cm)上。每菌种移植8皿,待菌丝长满平板后,在每皿中挑入经表面消毒过的松材线虫200条。线虫的表面消毒剂是10 g/mL的放线菌酮及0. 08%的硫酸链霉素 。所有上述步骤均在无菌下操作。线虫移入平板后,放置于24℃恒温箱中15~20 d分别各检查半数皿中的线虫量,然后再计算松材线虫的平均值。

1. 2. 2 样本保湿培养

结合口岸松材线虫检疫时进行,仅存在幼虫的样本一般在12月左右采集,用纱布包裹长和宽都为5cm左右的样本,放置于直径10cm的烧杯中,置于25~28℃培养箱内,定期浇水使纱布经常保持湿润。每天收集烧杯底部积水并观察有无松材线虫成虫。

2 结果

2. 1 口岸松材线虫检疫的截获规律

?

? 木材含水量= (烘干前鲜重- 烘干后恒定重量) /烘干前鲜重

2001~2007年在南京机场、新生圩和王家湾口岸对进境的木包装、支撑木、填充木、固定木、垫仓木及压角木上线虫调查情况见表1。表1表明,来自松材线虫疫区的木质结构材料,可以传带松材线虫;分离到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滑刃属线虫的木样中都伴生变色菌(一种或几种真菌) ; 4次截获松材线虫的样本均来自日本,其含水量在17% ~23%,所有截获到线虫的样本含水量在14%~24%;松材线虫截获时间发生在1 月( 1 次)、3 月(1 次)和12 月( 2次) ;分离到线虫的样本都在1~5月和9~12月采集,其它月份调查的样本中未发现活线虫。

2. 2 9种真菌培养松材线虫的效果

在同样条件下,用不同的真菌培养松材线虫20d和15d的各处理中,线虫的繁殖量很不一致(表2) 。培养松材线虫效果最好的是灰葡萄孢,在培养15d的处理中平均出现26350条松材线虫;其次是盘多毛孢、镰刀菌和仁果丛梗孢弯孢菌培养松材线虫效果最差。此外,培养20d时的PWN虫量普遍地较培养15d时虫量下降。另外,采用的松材线虫罹病木中存放2~3 个月后再分离的幼虫(为体中有脂肪滴的分散型幼虫)用灰葡萄孢霉培养中,接种的200条幼虫繁殖3天后,就发现了14条雌虫和9条雄虫。

2. 3 样本保湿培养松材线虫的效果

样本保湿法培养松材线虫结果表明,仅有松材线虫幼虫存在且每g木材中松材线虫含量在1条以上的病木,经25~28℃温度下3~4 d就可收集到足够用于准确鉴定所需的松材线虫雌、雄成虫( 15条以上) 。
?

3 讨论和结论

7年来对来自机场、新生圩和王家湾木材样本的松材线虫调查中,注意到对来自疫区的寄主苗木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性极小,因为在输出和输入口岸检疫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繁殖材料的检疫问题,尤其是对松材线虫这种公认为毁灭性的病害。贸易性进口的原木、板材等,其产地树种都比较明确,经口岸正常渠道入境和检疫,较容易把住松材线虫检疫关。而口岸上更多(批次)的是以木包装、衬垫木、填充木、压角木等形式出现,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都是发生在木包装上,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进境的木质材料具有更大的传播危险性,也是我国松材线虫疫区或部分疫区病源传播的最可能途径。

调查中发现,在6年取样、分离线虫中,所有线虫的发现都发生在1~5月和9~12月,分析其原因可能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6~8月份,南京集装箱中高温在45~55℃可持续1h以上) ,木质材料中线虫被自然高温杀死有关;松材线虫在1月、3月和12月被发现,应该和日本木材采伐时间及松材线虫为害后,寄主一般在当年9月之后发病的规律有联系。为此,在南京周边地区应重点加强1~5月和9~12月对松材线虫的检疫工作。

由于口岸检疫中发现松材线虫时,经常出现仅有幼虫(4次发现中2次仅存在幼虫)的现象,因此我们对松材线虫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繁殖松材线虫的真菌灰葡萄孢霉、盘多毛孢、镰刀菌和仁果丛孢都有很好和相似的培养效果,其它供试的几种真菌也可用作培养,这就为口岸检疫人员和森林检疫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松材线虫真菌培养源;用灰葡萄孢( 25~28℃)培养的幼虫, 3 d就有了进行初步鉴定的充足雌、雄成虫,这说明现阶段口岸检疫中依靠常规形态鉴定来检疫松材线虫的方法仍比较高效和准确。在不具备松材线虫培养条件的口岸单位或其它植物检疫部门,本文试验的“纱布保湿培养法”也较为有效且方便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