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黄杨斑蛾的防治

2017/8/21 16:08:22

黄杨斑蛾是园林绿化植物常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主要为害大叶黄杨,银边黄杨,金心黄杨,金边黄杨,丝绵木,扶芳藤等卫矛科植物。

以幼虫啮食和蚕食寄主嫩枝、芽、叶片造成穿孔、缺刻,当虫口密度大时,能在短时间内将叶片吃光,既影响观赏,又破坏了植物的正常营养生理,甚至造成局部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毫米左右,翅展约30毫米,头、胸及触角黑褐色,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栉齿状。胸背及腹部两侧有橙黄色长毛,前翅半透明,但翅基1/3为黄色,其余暗灰色,翅脉暗褐色,后翅底色为黄色。卵椭圆形、扁平,初产时黄白色,后渐为淡褐色。

幼虫体长约为20毫米,头小,黑褐色、体黄绿,体侧及背稀生白色细毛。蛹扁卵形,长约8-10毫米,前期头、胸浅黄棕色,腹部黄绿。并体上条黑线可见,后期呈褐色。其蛹外常包有椭圆形扁平淡褐色的茧。

该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植株的小枝上越冬,翌年天气暖和于3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刚孵化的幼虫体长1.5-2.5毫米,虫体灰褐色,群集为害嫩芽、嫩叶的叶肉部分,食量较小,三龄后随着虫体增大,开始分散为害,从叶子边缘向中心蚕食仅留存主脉和叶柄,当嫩叶和嫩梢吃完时也食老叶,严重时缺食时可将整叶,整梢及嫩枝吃光,幼虫受到振动有吐丝悬浮飘荡的习性,四龄后老熟幼虫借吐丝悬浮到地面,寻找合适化蛹场所,大部分老熟幼虫在树基周围枯枝残叶和土表缝隙等处结茧化蛹,茧面常粘附残叶碎屑和小土粒。

蛹一般于10月底至十一月初羽化、中午前后为羽化盛期,羽化时成虫慢慢从茧壳中脱出,出壳后待皱缩的翅膀舒展,开始爬行飞舞于树冠之中,不久以后就交尾,交尾后雌虫常沿着叶柄和枝梢一边爬行一边产卵,卵粒排列成条成块,但不重叠。成虫白天活动,夜晚潜伏,飞行活动范围较小,无趋光性。

防治方法:

1、根据该虫幼龄幼虫有群集活动为害的习性,结合修枝整形,剪除有虫的枝、梢、叶,可有效减低虫口密度和减轻为害。

2、结合冬季清洁园地,修除枯枝,去除寄主周围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茧和虫卵,可减少翌年幼虫为害。

3、利用其幼虫遇振动会吐丝下垂的习性,可采用摇动树冠,排除和消毁幼虫,起到有效的杀灭作用。

4、药剂防治,最好能在三龄未分散大量为害以前采用触杀性,内吸性药剂进行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