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木蠹蛾虫害的防治

2017/8/21 18:28:00

3、重度危害区? 虫口密度10头/株以上,有虫株率70%以上,沙棘死亡株率40%以上,被害枯死木呈片状或块状分布。实施皆伐改造,建立集约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沙棘果园,也可采取带状或块状改造的方法,沙棘与其他乡土树种的混交比例以2:1为宜,建立各种类型的沙棘混交林。

二、虫情测报

建立和完善沙棘木蠹蛾监测网络,重点发生乡(镇)、林场设立固定监测点,在踏查的基础上,应用 GPS卫星定位技术适时跟踪沙棘木蠹蛾发生动态,准确测定其发生范围,及时作出发生期和发生趋势预报。

(一)虫情监测

?1、踏查法。根据上年虫情,采取观察蛀孔、危害状、枯梢等情况,监测沙棘木蠹蛾发生情况。

?2、性引诱剂法。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踏查的基础上,选择有虫林分作为监测标准地。采用人工合成的沙棘木蠹蛾诱芯,在林间位于上风头的树上,按50×50米范围设置诱捕器,悬挂在约1米高处。每日检查并将诱集的成虫取出。

(二)虫情预报

1、白僵菌防治。筛选专化性强的白僵菌菌株进行人工繁殖,选择雨后湿润的天气施放。

2、天敌。积极探索保护和利用毛缺沟寄蜂、猪獾等天敌。

灯光诱杀。5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有虫林分内,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天开灯时间为20:00-23:00,每5公顷设置1盏诱虫灯。为了保护天敌,不应长时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