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树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8/22 12:01:31

香樟树黄化病又称缺绿病,属生理性病害,是土壤中钙离子含量太高而引起的。在城市和工矿区栽植的樟树多发此病。

一、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香樟枝梢新叶的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尤其主脉仍然保持绿化,黄绿相间现象十分明显。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片由绿变黄、变薄,叶面有乳白色斑点,叶脉也失去绿意,呈极淡的绿色。相继全叶发白,叶片局部坏死,叶缘焦枯,叶片凋落;严重时,则枝梢枯顶,以至整株死亡。黄化病开始多发生在樟树顶端,新叶比老叶严重,冬、春季比夏季严重。

二、病因

香樟树是喜酸性苗木,若长期生长在偏碱性土壤就会影响根系对铁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叶片变黄变白,所以黄化病也是樟树缺铁的一个表现。同时,土壤中缺乏营养元素,根系发育不良,也能影响樟树对铁元素的吸收,加速黄化病的发生。

另外,建筑废弃料及有害物质进入土壤,能改变适宜香樟树生长的土壤结构,也是樟树易得黄化病的一个原因。

三、防治方法

①发生此病时,应改变樟树周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叶片铁的含量。在林地增添含铁丰富的红壤,施酸性化肥,如在土壤中施些硫磺粉,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液,树干注射硫酸亚铁15克、尿素50克、硫酸镁5克、水1000毫升的混合液,叶面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500~1000毫升的尿素铁或黄腐酸铁、柠檬酸铁等,均有良好的复绿效果。

②要根治香樟黄化病,可因地制宜施用酸性客土及有机肥等,改良其立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