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该病侵害植株的绿色器官。发病初期,叶缘出现褐色至红褐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褪色腐烂,最后整个叶片变黑。花冠发病时花瓣上产生褐色的水渍状斑,萎蔫后变为褐色。茎干发病往往是近地面茎基的分枝处先受侵染,病斑不规则,深褐色,水渍状。病斑也发生在茎节之间。病枝干上的叶片变褐下垂,发病部位容易折断。在高湿条件下发病部位着生有密集的灰褐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病原:病原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cinerea?Pers.ex?Fr.),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葡萄孢屑真菌。有性型为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fuckeliana?(de?Bary)?Whetzel.)。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及发病部位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自植株气孔、伤口侵入,也可以直接侵入,但以伤口侵入为主。病原菌能分泌分解细胞的酶和多糖类的毒素,导致寄主组织腐烂解体,或使寄主组织中毒坏死。一般情况下,温室花卉3-5月份容易发生灰霉病。寒冷、多雨、潮湿的天气,通常会诱发灰霉病的流行,这种条件有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成、释放和侵入。缺钙、多氮也能加重灰霉病的发生。该病除危害四季海棠外,还能侵染竹叶海棠和斑叶海棠。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摘除病组织,集中销毁。②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寄主的抗病性。植物种密度要适宜,以利于通风透光,降低室内湿度;浇水应避免喷灌,使叶片上保持干燥无水,花盆内不要有积水;增施钙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减少伤口的发生。③药剂防治:发病期,喷施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相关信息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