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成虫褐灰色,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顶角斑暗褐色,扇形,三条横线灰白色具暗边,外线前半段横过顶角斑,呈斜伸的双齿形曲,外衬锈红色斑,亚端线由一列脉间黑点组成,其中以2~3脉间一点较大而显著。幼虫全身密披灰黄色长毛,身体灰赭褐色,背面带淡黄绿色,每节两侧各有4个赭色小毛瘤,第1、8腹节背中央有一大枣红色瘤,两侧各伴有一个白点。
发生规律?
杨扇舟蛾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树下隐蔽场所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成虫羽化并交配产卵。孵出的幼虫群集危害,2龄以后的幼虫吐丝缀叶做虫苞,白天隐居其中,夜晚取食,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老熟后卷叶做苞,吐丝结茧化蛹。第二代成虫于7月上中旬羽化,以后世代交替。最后一代幼虫危害至9月底陆续下树,寻找适宜场所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措施
(一)人工摘除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虫苞。
(二)破坏越冬场所,消灭越冬蛹。
(三)阴雨天气喷青虫菌或苏云金杆菌防治幼虫。
(四)幼虫发生期,于树干基部不同方向打3个孔,注射40%的氧化乐果乳油原液1~2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