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粉蚧的防治

2017/8/22 13:40:22

同翅目(Homo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

寄主名称:火炬松(Pinus taed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长叶松(Pinus? palustris)、裂果沙松(Pinus? clausa var. immuginata)、萌芽松(Pinus? echinata)、矮松(Pinus virgini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等松属植物。

危害症状:湿地松粉蚧是1988年因引进湿地松优良无性系穗条时,未经检疫处理而不慎从美国佐治亚州传入我国而发生严重的一种松树害虫。主要以若虫危害湿地松松梢、嫩枝及球果。受害的松梢轻者抽梢,针叶伸展长度均明显地减少。严重时梢上针叶极短,不能伸展或顶芽枯死、弯曲,形成丛枝。老针叶大量脱落可达70%-80%;尚存针叶也因伴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球果受害后发育受限制,变小而弯曲,变形,影响种子质量和产量。据测定:该虫连续危害2年以上可造成湿地松主梢生长减少34. 5%,针叶伸展长度减少25%-60%,前3年导致平均材。

鉴别特征:若虫椭圆形至不对称椭圆形,长1.02-1.52mm.3 对足.末龄后期虫体分泌蜡质物形成白色蜡包,覆盖虫体.雄成虫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与当地松粉蚧区别:湿地松粉蚧雌成虫梨形,腹部向后尖削,触角7节,当地松粉蚧雌成虫纺锤形,触角8节.生物学特性: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松梢汁液为害,为害时主要集中在枝梢端部,特别粗壮的枝梢虫口数量最多.仅在越冬时部分若虫藏匿于老针叶叶鞘内.产卵数量大,对温度条件要求不严格,可忍受一定的低温.

传播途径:该蚧虫可借助于寄主苗木、无性系穗条、嫩枝及新鲜球果作远距离传播。

检疫方法:1. 重点检查松属植物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新梢顶端丶新老针叶交界处的老针叶基部,嫩梢丶新鲜球果上是否有蚧虫。

2. 检查带皮原木、运载工具上是否残留有枝条、球果、松针携带的虫体。

除害处理:

1、禁止将湿地松、马尾松、加勒比松、黑松、火炬松等苗木、接穗、盆景、新鲜球果等运出疫区或疫情发生区。

2. 在种苗繁育基地或调运检疫中发现带虫苗木(含接穗等繁殖材料)、枝条等,应就地销毁或作薪炭材使用。

3. 带皮原木采用溴甲烷薰蒸处理,用药量为20-30g/m3,薰蒸时间24h或剥皮后再调出

4. 在疫区或疫情发生区可采用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进行林间喷雾、或引进原产地的天敌如寄生蜂等进行防治。

5、花木发生湿地松粉蚧时,及时喷施狂杀蚧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