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透翅蛾
白杨透翅蛾又名杨透翅蛾,是三北地区杨树人工林危害性蛀干害虫,幼虫蛀入树干和顶芽,被害处枯萎下垂,抑制顶芽生长,而徒生侧枝,形成秃稍。侵入初期,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围绕枝、干蛀食,致使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后蛀入髓部危害,易遭风折,损失更大,并可随苗木传播到新区。
白杨透翅蛾危害状
该虫在辽宁1年1代,以幼虫在枝条虫道内越冬,闭羽化孔,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下旬初进入羽化盛期,至7月下旬结束。成虫化蛹时,蛹体穿破堵塞的木屑,将身体的2/3伸出羽化孔,遗留下的蛹壳经久不掉,极易识别。成虫多在林缘或苗木稀疏的地方活动,交尾产卵,夜间静止于枝叶上不动。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多在10~15时。初孵幼虫6月上旬始见侵入,虫道在侵入孔的上方开凿。幼虫侵入后第二天即可看到粪便和碎屑排出,堆在孔外。在枝干内开凿虫道的长度为20~100mm,幼虫将虫道内粪便和木屑清除孔外后,常吐丝将排粪孔缀封。越冬前,幼虫在虫道末端吐少量丝缕作薄茧越冬,次年继续钻蛀危害。化蛹前老熟幼虫吐丝缀木屑封并将蛹室下部用木唇堵死。
白杨透翅蛾幼虫 白杨透翅蛾成虫 白杨透翅蛾化蛹
白杨透翅蛾危害状
防治措施:
1.选择抗虫树种:如有些杂交杨树如小青杨×加杨、小叶杨×沙兰杨,对之有较高的抗性,同时加强苗木管理,苗木机械损伤常引发产卵和幼虫入侵。
2.加强检疫:在引进或输出苗木时,严格检验,发现虫瘿要剪下烧毁,以杜绝虫源。
3.人工防治:幼虫初蛀入时,发现有蛀屑或小瘤,要及时剪除或削掉,或向虫瘿的排粪处钩、刺杀幼虫。在白杨透翅蛾集中羽化期,可人工捕杀、修剪虫瘿及时烧毁。
4.化学防治:幼虫初侵入期,往受害的干、枝上涂抹溴氰菊酯泥浆(2.5%溴氰菊酯乳油1份,黄黏土5-10份,加适量水合成泥浆)毒杀初孵化的幼虫;初孵幼虫尚未钻入树干时,在树干枝干上喷洒1:500-1000倍的敌敌畏液,成虫羽化盛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以毒杀成虫;幼虫越冬前及越冬后刚出蛰时用40%氧化乐果,1:30倍液,或与柴油的1:20倍液涂刷虫斑或全面涂刷树干。
5.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在天敌羽化期减少农药使用。或用蘸白僵菌、绿僵菌的棉球堵塞虫孔。在成虫羽化期应用信息素进行防治,效果明显。
二、青杨天牛
青杨天牛又名杨天牛、杨枝天牛,是杨树主要枝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二年生杨树主干及较大侧枝,极易形成虫源地,被害处形成纺锤状瘤,阻碍养分正常运输,使枝梢干枯,易遭风折,或造成树干畸形,呈秃头状,影响成材。如在幼树主干髓部危害,可使整株死亡,影响成林、成材。
青杨天牛每年发生 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成虫在2、3年生幼树主干或大树侧枝上作刻槽产卵,刻槽呈马蹄形,卵期约10天,幼虫孵化后蛀食韧皮部,10天以后逐渐蛀入枝干的髓心,被害部分组织增生肿大,逐步形成直径15~20毫米椭圆形肿瘤。
青杨天牛产卵刻痕 青杨天牛幼虫 青杨天牛蛹
青杨天牛羽化出孔 青杨天牛成虫
青杨天牛危害状
防治措施:
1.检疫措施: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特别是严把苗木进入造林地前的复检关,杜绝带虫瘿苗木进入造林地。
2.人工剪除虫瘿:结合秋冬季修枝剪除虫瘿,并做深埋或烧毁处理,避免虫源扩散。
3.营林措施:加强造林地抚育管理;坚持适地适树;选用抗虫品种。
4.化学防治:成虫羽化期,在树冠、树干上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毒杀补充营养的成虫,该法适合于3-5年生幼林和圃地苗木;在成虫出孔前向干基部注入农药,可选用吡虫啉防治,用量为0.8ml/cm(胸径),用以毒杀补充营养的成虫。此法适合于苗圃地和造林地周围高大的防护林,用来控制虫源;成虫出孔50%-70%左右,可于清晨(日出之前)或傍晚(日落之后)利用喷烟机喷洒苦烟?乳油进行防治,此法要求林内郁闭度达到0.7以上。
5.生物防治:如天牛蛀姬蜂、管氏肿腿蜂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对抑制其数量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