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栎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2017/8/30 10:30:02

简介: 槲栎,壳斗科(Fagaceae),栎属。长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槲栎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至亚热带北部山地。北自辽宁南部,南至湖北省、安徽省,东起江苏省、河北省、山东省、西至陕西省、甘肃省东部都有分布。此外,内蒙古东部山地也有槲栎的分布,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区中槲栎成零星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的高山地带分布也很广,但数量较少。
关键字:槲栎 育苗 造林技术

槲栎,壳斗科(Fagaceae),栎属。长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槲栎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至亚热带北部山地。北自辽宁南部,南至湖北省、安徽省,东起江苏省、河北省、山东省、西至陕西省、甘肃省东部都有分布。此外,内蒙古东部山地也有槲栎的分布,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区中槲栎成零星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的高山地带分布也很广,但数量较少。它的木材质地细,坚硬耐腐、耐磨、可供枕木、矿柱、农具,家具等用材。

(一)生态习性

单叶,互生,具叶柄,全缘或有锯齿,稀为羽状分裂,叶脉羽状,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同序,无花瓣;雄花多为柔荑花序,稀头状花序,花萼杯状,4—6深裂,稀为7—9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常与花萼裂片同数或为其倍数,花丝西长,花药2室,纵裂,退化雌蕊细小或缺;雌花单朵散生或2—7朵簇生于具包片的花序轴或于花后增大的总苞内;花萼杯状,4——6裂,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2——6室,每室1——2胚珠,仅有一个发育,花柱常与子房室同数宿存。坚果1——3个,稀为5个,聚生于1总苞(通称为壳斗)内,顶部具残存的花柱或增大的圆锥形突起,底部成熟时脱离或壳斗壁愈合,具整齐、近圆形的果脐,剥离后的愈合面具粗糙的果脐疤痕;总苞具小苞片,全包或包坚果的一部分,总苞上的小苞片呈鳞状,刺状、锥状或瘤状突起,螺旋状或轮状排列,分离或呈覆瓦状排列或愈合成同心环带;种子无胚乳,子叶平坦或波状或反覆折叠,坚果当年成熟,椭圆状卵形至卵形。长1.7——2.5cm。

(二)生长发育

槲栎生长缓慢,寿命较长,高可达25米。槲栎高生长速生期始于10年左右,速生高峰期为10到60年,依林分的立地条件而异。在较适宜的条件下,速生期开始早,持续时间长。在山西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槲栎高生长的速生期开始于10年以后,速生高峰期为10~35年,河南伏牛山区为10~60年,其中伏牛山南坡较北坡的速生期长20年。径生长的速生期开始于20年之后,速生高峰期为20~90年,其中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区的槲栎胸径生长的速生期为30~40年,胸径的年生长量为0.3~0.5,最高达0.62cm,到50~100年是生长速度略有下降,连年生长量为0.2~0.3cm,103年生长的槲栎胸径为24~32cm ,连年生长量仍达0.28cm。年均生长0.4cm,最高为0.6cm,到70~110年生时,胸径平均生长量有所下降,到仍在0.3~0.4cm,衰退迹象不明显。如100年生槲栎平均胸径31.5cm(其变化幅度在23.6~42.8)。材积生长的速生期一般开始于40年生左右,可延续到110~130年以上,伏牛山北坡的槲栎材积迅速生长期开始于50年生,。根据《山西森林》资料,太岳山,中条山、吕梁山的统计材料,其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每公顷的立木蓄积分别为:16~40m3,40~80m3,75~90m3.

(三)采种技术

选择20-50年生,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无病虫害的健壮树木作采种母树。在优良的单株树下拾取或上树将种子打落后收集起来,但不能用石块等物撞击树干,击落种子。果实成熟时由绿变黄褐色,坚果有光泽,自行脱落。

采种后进行粒选,挑出病虫损害及颜色不正常的种子,可得优良种子90%以上。大量种子用水选法槲栎种子中常有橡实象鼻虫,从外表不易发现,浸入55度温水10分钟后即可全部杀死种内害虫。经杀虫处理后的种子摊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干燥地方晾干,每天翻动四,五次,以防种子发热生霉。晾干后即可贮藏或播种。

少量种子在晾干后混沙装在筐中,用草帘覆盖,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不要被雨淋和受冻。种子很多时,要露天混沙湿藏,即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挖坑,深70-80厘米,宽约1米,长度以种子数量多少而定,在坑底铺细纱厚约15厘米,沙上摊放种子5-8厘米厚,种子上再盖细沙3-6厘米厚。如此一层细沙一层种子交替摊放,直至距坑口10厘米左右,再覆土封盖,并略高于地面,在坑的四周挖30厘米深的排水沟,防止雨水浸入。为了通气,可在坑中每隔一米插一秫秸把,以防止种子发热生霉。

如在11-12月直播造林或育苗,即不需贮藏。

(四)土壤选择及整地

槲栎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潮湿的环境,较耐旱,喜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的土壤。在肥沃、湿度较大、排水良好、半阴坡、半阳坡及阳坡上生长良好,在土层瘠薄的向阳的陡坡,槲栎也可生长,主要在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风化后发育成的棕壤及发育与砂岩上的山地棕壤上生长良好,而在褐色土上生长缓慢。

整地在平缓地用机械进行全面或带状整地,深30厘米左右。山地陡坡,山东多采用鱼鳞坑整地,坑的长径1米,短径60-70厘米。先请基,用大石块,心土或草皮筑牢埝边,表土放入坑中,拣尽石块和草根,松土深度30-50厘米,坑面外高里低。沿等高线横坡排列成行,上下交错成品字型,以利保持水土。

土层较厚,坡度在25度以下的坡地,采用水平阶梯整地,围山等高呈品字型排列,阶长2.5-3.5米,阶面宽0。8-1。5米,松土深度40厘米左右,上下间隔1-1。5米。

(五)育苗技术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有排灌条件的沙瓤土作圃地,深翻,整平,作床,并施足基肥。播种前将种子浸水1-2天,捞出后摊放在阴凉处,每天喷水至部分种子出芽时即可取出播种。混沙坑藏的种子直接取出播种。播种时在成林中挖取带菌土拌入栎实中或撒在播种沟中,覆土3-5厘米。春播在山东省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秋播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在江、折一带为11-12月。土层深厚的山坡,梯田翻耕后,也可整平作畦育苗。

每亩播种量150-250公斤,每亩产苗量20000-30000株。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灭虫,浇水施肥,间苗,达到苗全,苗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