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园林铺地的功能
2017/8/17 16:30:28
在园林中,铺地以线或面的形式形成贯穿全园的交通网,它既是划分和联系各景区和景点的纽带,也是组成园林风景的造景要素;同时又能保护和改善地面环境和小气候。因此无论在使用上,还是在景观方面,铺地均具有多种功能。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划分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1.划分组织空间
在园林中铺地能以其独特的方式起到分隔空间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园林中常常是利用地形、植物、建筑和园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园路把各种不同的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并深入到各个景区和景点。 此外,铺地色彩、质感、图案、尺度、组织方式等的变换,不仅是划分空间、界定范围的重要手段,也是空间联系和过渡的重要方法。不同的地面景观效果是提醒游客从这一空间进入另一空间的重要手法之一。
2.安排观赏序列,引导游览 园路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沿园路行进,游人获得的是动态的连续风景画面,各种景色或逐渐接近或戏剧性地突然出现,吸引游客不断前进而得到一种满足和愉悦。 在这种对景观的连续性组织(即观赏程序的安排)中,园路的布局是关键,对游客是非常重要的,它像导游一样,引导游人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路线和角度来游赏园林景物:如西安市兵马俑二、三号展馆之间的曲线路,恰当的园路能给游人以方向感,随着游人的行进,通过布局和路面铺砌图案,自然而然地引导游客到达各个游赏空间。
二、交通集散功能
1.交通功能
园路的交通,首先是游览交通,其次是园务交通。
(l) 游览交通 即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既能遍游全园又能根据个人的需要,深入到各个景区和景点。设计时要考虑到人流的分布、流向、集散和疏导。近年来随着离退休人数的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步深入,公园人群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儿童约占总游人数的5%~10%,老年人约占总游人数的70%~85%.残疾人也逐步参与社会休闲生活。因此,园路规划除重视儿童、老年人需要外.也应考虑为残疾人提供游憩的方便,合理地组织游览路线。
(2) 园务交通公园要为广大游客提供必要的餐饮、小卖等方面的服务;要经常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防火等方面的运榆工作;要安排自己职工的生活。这一切都必须提供必要的交通条件。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些车辆通行的地段路面的宽度和质量。通常情况下,园务道路可以和游览道路合用,但对于大型园林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还有必要设置园务专用道路和出入口。
2.集散和疏导功能
园林环境中的各种出入口、庭院及广场可以看作是放大的园路,它的铺装,为游人的集散活动创造了舒适的条件,为游人在公园里从事文娱、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过去的游园活动多以参观游览为主,游园的方式注重自我感受,追求“神游”,而现代人更注重参与,园林不仅要有优美的景色,而且应是舒适的休息、娱乐、健身、交流场所。因此,铺地不能仅限于单纯的交通,还要包括相当数量的集散活动场地,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三、创造美的地面景观
铺地作为园林环境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不但能划分、联系园林中不同的景区、景点,也可成为观赏的焦点,以其优美的线形,丰富多彩的铺砌图案,与山、水、植物、建筑、石头等共同构成美丽的园景。 作为园林空间的下界面,铺地始终伴随着游览者,并以其意境、质感、色彩、纹样、尺度以及光影效果影响着风景,参与着景观的创造。
1.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它是一个能使人深受感染的环境,只有通过各种素材的共同渲染,才能使游客在游赏的过程中激发出一种情绪,一种想象或联想的力量而获得一种美的境界,一种特殊的兴味。如日本的龙安寺石庭,全部地面铺以白砂,并将白砂耙成水纹条形。在白砂地面上,按照三角形的构图原则,布置了15块精选之石,依次按5,2,3,2,3成五组摆放,达到均衡完美的效果。这组抽象雕塑的石庭,在肃‘静清新的佛寺环境中,使人联想到大海群岛的大自然景观,心境辽阔,心情也格外超脱平静。再如北京朝阳公园樱花谷,园路和休息场地的樱花造型铺地,即使是在严冬,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樱花盛开的美景,显示出铺装艺术的感人力量。
2.质感
铺装的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铺装材料质感的一般铺地材料以粗糙、坚固、深厚为好,也有突出表现其细腻之处的。质感的表现,必须尽量发挥素材所固有的美,如花岗石的粗犷、鹅卵石的润滑、青石板的美丽等。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与周围环境氛围相调和。如西安雁塔北广场局部铺地,以雕刻诗文的黑色大理石为图,以砖红色水泥镶嵌白色卵石镶边,再以灰色花岗岩地面为底,以其材质的粗细变化、色彩创造出一幅清新、淡雅、和谐的地面画卷,与古城氛图形成一种调和的美感 。
3.色彩
色彩是主要的造型要素,园林中对色彩的运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能把“情绪”赋于环境之中,而触及人们的情感世界。目前彩色铺地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如朝阳公园东部林中红色的沥青混凝土小路,在绿色树林、草地的陪衬下,如一条红色的丝带联系干道两侧的树林草地,亮丽悦目的色彩吸引着游人的眼球;皇城根遗址公园的主要路面,以灰白色花岗岩为底、黑色卵石镶边,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北京雕塑公园蓝、灰白相间的彩色塑胶铺装,丰富了园景。这些铺地以其宁静、清洁、安定,或热烈、活泼、舒适,或粗糙、野趣、自然的风格,感染着游客,具有较强的美感。
4。纹样
在园林中,地面以它多种多样的形态,满足游园活动的不同需要,纹样则起装饰、美化、增加游园兴趣的作用。园林环境中,铺地纹样常因时代的不同、场所的不同而各有变化。传统的铺地纹样常与植物、动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相结合。如苏州拙政园枇杷园的铺地,采用枇杷纹;海棠春坞的铺地采用万字海棠纹;北京故宫的铺地纹中,有文房四宝、花鸟鱼虫、吉祥话、三国故事和民间寓言等。现代地纹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地纹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更加丰富。
5.尺度
铺地砌块的大小、拼缝的设计、色彩和质感等,都与场地的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如大场地,质地可粗些,纹样不必过细;小场地则宜精致些,纹样可以细些。
6.光影效果
园林铺地中,富有变化的阴影,可使纹样更加突出,使原来单一的地面变得丰富。如各种拉条路面,利用条纹方向变化既产生美丽的花纹效果,另一方面又可防滑,减少反光强度。 最后要指出的是,铺装材料质地、形状、色彩、尺度、纹理的选配,要与其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不可过分追求变化。一个好的地面铺装可以加强园林环境的装饰效果,将铺装与景观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北京西二环某广场铺地,将本无特色的健身场地与园林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打破了单一铺地的单调和乏味。
四、改善园林小气候
铺地可从温度和风两个方面改善园林气候。据杭州园林局测定,混凝土嵌草路较混凝土统铺路面,在距离地面lOcm高处的温度低2。c左右。因此园林中在大面积的铺装场地中,使用嵌草铺地是游人舒适游憩的重要手段。不同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不同,如混凝土类路面为65%,砖类路面为70%左右,沥青路面为81%.冬季为提高铺地环境温度,铺地宜选择在山地或建筑物的南面。在规划休息岛和活动广场时,应根据使用特点和时间,确定合理的位置。如早晨使用的场地,应朝向东南;下午或傍晚使用的场地,宜朝向西南。风在不同时间、地点对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场地安排时,应避开冬季寒冷的风,注意夏季风的引入。如北京地区,园林应利用地形、回廊、密植的树丛、树林等挡住西北风,而在东南方向安排道路、活动场地,以获得较舒适的园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