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地结构设计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2017/8/17 16:30:37

铺地一般由地面、地基和附属工程三部分组成。
1、地面
①典型的地面结构:铺地地面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园林中,无论是园路庭院还是场地,其地面结构比城市道路要简单。
②各层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1)面层。是铺地最上面的一层,它直接承受人流、车辆和各种大气因素如烈日、寒冬、风、霜、雨、雪等的破坏。如面层选择不好,就会给游园带来“无风三尺土,雨天一脚泥”或反光刺眼等不利影响。因此从工程上来讲,面层设计要求坚固、平稳、耐磨,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少尘并便于清扫。
2)基层。一般在土基之上,起承重作用。一方面支承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另一方面把此荷载传给土基。基层不直接接受游人、车辆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对材料的要求比面层低:一般用碎(砾)石、灰土和各种工业废渣等筑成。此外,在路基排水不良或有冻
胀、翻浆的地段上,在基层和地基之间,为了排水、隔温、防冻的需要,用煤渣土、石灰土等构成垫层。在园林中可以用加强基层的办法,而不另设此层。
3)结合层。在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为了结合和找平而设置的一层。一般用3~5cm的粗沙、水泥砂浆或白灰砂浆即可。
2、地基
地基是地面的基础,它不仅为铺地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承受地面传下来的荷载,更是保证地面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对保证地面的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经验认为,一般黏土或沙性土开挖后用蛙式夯夯实3遍,如无特殊要求.就可直接作为地基。对于未压实的下层填土,经过雨季被水浸润后能使其自身沉陷稳定,其容重为180g/。m。可以用于地基。在严寒地区,严重的过湿冻胀土或湿软呈橡皮状土,宜采用1:9或2:8灰土加固地基,其厚度一般为5cm。
3、附属工程
①道牙、边条、槽块:安置在铺地的两侧或四周,使铺地与周围在高程上起衔接作用,并能保护地面,便于排水。
1)道牙。一般分为立道牙和平道牙两种形式。园林中道牙可做成多种式样,如用砖、瓦、大卵石等嵌成各种花纹以装饰路缘或场地边缘。
2)边条。具有与道牙相同的功能,所不同者.仅用于较轻的荷载处,且在尺度上较小,特别适用于限定步行道、草地或铺砌地面的边界。
3)槽块。一般紧靠道牙设置,且地面应稍高于槽块,以便将地面水迅速、充分排除,常与明渠及雨水井结合设置。
②明渠及雨水井
1)明渠。是园林中常用的排除雨水的渠道。多设置在园路的两侧,目前在我国园林中它常成为道路的拓宽。明渠可用砖、石板、卵石或混凝土砖铺砌而成。也可于其上加以覆盖。
2)雨水井。是收集路面水的构筑物,在园林中常用砖块砌成,并多为矩形,可分为有沉泥池和无沉泥池两类。沉泥池可使流入雨水井的泥沙等杂物在此沉淀一而不流入雨水管道,减少管道淤塞,但需定期清除杂物。为增加雨水井滤栅的泄水能
力,常将它设在低于附近地面标高的3~4cm处。 园林中为增强观赏效果,可对明渠及雨水井适当美化。
③踏步、坡道、礓礤、磴道
1)踏步。当地面坡度超过12。时可设置踏步(俗称台阶)。当地面坡度超过20度时,一定要设置踏步。当地面坡度超过35度时,在踏步的一侧应设扶手栏杆。踏步的高度一般为12~15cm,宽度力30~38cm。一般踏步不宜连续使用,如地形许可,每IO~I8级后应设一段平坦的地段,使游人有恢复体力的机会。为了防止踏步积水、结冰,每阶踏步应有1%~2%的向下坡度,以利排水。在园林中根据造景的需要,踏步可以用天然山石或预制混凝土做成木纹板、树桩等各种形式,装饰园景。为了夸张山势,造成高耸的感觉,踏步的高度也可增至15cm以上,以增加趣味。
2)坡道。在地面坡度较大之处,本应设踏步,但因通行车辆的需求,又考虑到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童车、轮椅的行驶方便而特意设计成坡道。
3)礓礤。一般当坡面纵坡超过15%时为了防滑,可将坡面做成浅阶的坡道,称为礓礤。
4)磴道。其基本形式及尺寸与踏步基本相同。在地形陡峭的地段,可结合地形或利用露岩设置磴道,当其纵坡大于60%时,应做防滑处理,并设扶手、栏杆等。
④步石与汀石:步石是置于地上的石块,多在草坪、林间、岸边或庭院等较小的空间使用。它可由天然的大小石块或整形的人工石块布置而成,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汀石是设置在水中的步石,一般可在浅滩、溪、涧中设置。步石与汀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即树池。树池的直径一般为1. 2~2. 6m。常见的树池形状有方形、圆形和多角形。树池可分为平树池和有珥的高树池,树池珥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格栅是设在树池之上的篦子,其作用是覆盖在树池之上.以保护池内的土壤不被践踏。格栅多用铸铁篦子,也可用钢筋混凝土或木条制成。格栅纹样要美观,花格缝隙大小要适度,以防止人脚误入。
资料来源:风景园林与观赏园艺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