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
毛毡苔
毛毡苔喜欢大量的光线,最好能够栽培在阳光之下。拥有足够光照的毛毡苔才会变红,并且产生水珠。
一年生的毛毡苔大多用种子繁殖,有些可以用叶插法;无法叶插的种类可用根插法或是分株。迷你毛毡苔会在冬天产生孢芽,可取下来播在土上。
迷你毛毡苔这类毛毡苔在夏季休眠,秋天开始生长,冬天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并产生孢芽,此时可将孢芽取下播在土上,便会再长出新的植株,原有的母株还可以继续栽培。容易栽培的品种可以当作一般的毛毡苔那样栽培。如果介质一直维持在潮湿的状态,可防止植物在夏天进入休眠状态。
毛毡苔
■ D. adelae
少数需要遮荫的毛毡苔,特别是夏季时一定要放在遮荫处。最佳的光照强度是只让腺毛变红但叶片仍是绿色;叶片整个变红则光照过度。
■ D. binata
■ D. burmannii
■ D. capensis
有点怕热的毛毡苔,有时在夏天会枯萎,但到秋天时会再长出新芽。
■ D. prolifera
与D. adelae的栽培方法相似,但更怕热。
■ D. ericksoniae
迷你毛毡苔。
■ D. microscapa
迷你毛毡苔。
■ D. nitidula
迷你毛毡苔,最容易栽培的品种,其亚种或杂交种的栽培方法皆相同。
■ D. paleacea
迷你毛毡苔。
■ D. pygmaea
迷你毛毡苔。
猪笼草
猪笼草
猪笼草喜欢明亮的阳光,可促使瓶子变红或显出斑纹。有些品种可以晒太阳,但有些则喜欢较阴暗的环境。较高的空气湿度是猪笼草长出瓶子的必要条件,但栽培介质不可过度潮湿。浇水是最适当的方法,浸水法亦无不可,但需用低水位,同时采用较为透气的栽培介质。较大的日夜温差有助猪笼草的生长,但是猪笼草不喜欢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冬天的低温会降低成长速度。所有的猪笼草都怕冷,即使是高地种也是一样,冬季时要防风以减少冻伤。高地种的猪笼草在栽培上的关键是夏天需要降温的设备才能够栽培。
■ N. alata
非常容易栽培,它似乎就是花市常见的绿色瓶子猪笼草
■ N. ampullaria
空气湿度高一点有助长出较美观的瓶子,喜欢较暗一点的环境。
■ N. bicalcarata
喜欢温暖且高湿度的环境,但是非常怕冷,寒流往往带来致命的后果。
■ N. campanulata
喜欢较暗一点的环境,冬天要预防冻伤的问题。
■ N. gracilis
冬天要预防冻伤的问题。
■ N. hirsuta
适合较暗的栽培环境。
■ N. khasiana
容易栽培的高地种,夏天需要遮荫以免晒伤。
■ N. northiana
是低地种中不易栽培的种类,非常不耐移植。
■ N. rafflesiana
冬天要预防冻伤的问题。
■ N. truncata
非常强健的品种,似乎不会冻伤,不过其小苗的生长速度很慢,一年只长几片叶子。
■ N. ventricosa
容易栽培的高地种。
瓶子草
瓶子草的栽培方法与捕蝇草相似,同样喜欢强烈的阳光,而且需要如此才会显现其花纹。不过,它更喜欢潮湿的栽培介质,最好采用高水位的浸水法,把它当作湿地植物一般来栽培。瓶子草的栽培环境需要维持干净,需要将枯叶清理掉,否则生长杂乱的瓶子草往往原因不明地突然死亡。瓶子草需要休眠,冬天应让其处在寒冷的环境下。进入休眠的瓶子草仍会长叶子,此时的叶子呈现扁平状,非常寒冷时则所有的叶子枯萎。若春夏季时仍然只长出扁平的叶子,则可能是栽培介质或水质有问题。
瓶子草
响尾蛇瓶子草
栽培方法与瓶子草相似,但它非常怕热,想要安全度过夏天,必须使其根部维持在较为低温的状态,例如用控温的水槽。另外,它不像瓶子草的根部能忍受较缺氧的环境,需要较为透气的栽培介质。
响尾蛇瓶子草
貉藻
貉藻是为水生植物,喜欢酸性的水质。貉藻并不易栽培,因为它怕热,而且需要水质较为稳定的环境。冬季时会产生冬芽并沉入水中,春季才开始生长。
貉藻
狸藻
狸藻有三大类不同的型态:陆生型、附生型和水生型。这三种型态在栽培上的差异在于浇水上。陆生型的狸藻可如同毛毡苔或捕蝇草那样栽培即可,附生型则需要较干一点的栽培介质,可采用兰花的栽培方法,水生型则是漂浮在水面生长。狸藻喜欢明亮的光线,有些则喜欢日照,但有些品种怕热,必需放在阴凉处。狸藻需要休眠才容易开花,因此在冬天时需使栽培介质较为干一点。
狸藻
螺旋狸藻
栽培方式和陆生狸藻相似,但可用更深的水位来浸泡栽培,甚至水位可淹到植株。螺旋狸藻喜欢明亮的光线,但似乎怕热,夏天必须放在较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