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学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为尧韭。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原产中国及日本,北温带均有分布。
生物学特性
喜阴湿环境,冷凉湿润气候,生于海拔20-2600m的密林下湿地或溪涧旁石上,耐寒,忌干旱。以沼泽、湿地或灌水方便的砂质壤土、富含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
通常在9~10月进行分株种植,即除去枯黄老叶后,将植株分为5~10个分蘖的小株,然后种植浇水。株行距30厘米左右,一二年可长成茂密的植株。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春季挖出根茎,选带有须根和叶片的小根茎作种,按行株距315cm穴栽,每穴栽2-3株,栽后盖土压紧。 田间管理
栽后生长期注意拔除根部杂草,松土和浇水,切忌干旱。并追施人粪尿2次。以氮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在每次收获后,对保留的一小部分植株,稍加管理,2-3年后又可收获。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稻蝗,为害叶片,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采收和储藏:栽后3~4年收获。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茎,剪去叶片和须根,洗净晒干。
药材辨别
真品石菖蒲:干燥根茎外观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10厘米,有的长达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偶见残留的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地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著;闻之气味芳香,口尝味微辛。
伪品岩白菜干燥根茎:外观呈类圆柱形而稍扁,直径比真品粗,为1~2厘米,表面为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环节,节间长,节上偶见有棕黑色叶基残存,并有皱缩条纹及凹点状或突起的根痕;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粉红色,具有粉性,不具备正品断面的其它特征;闻之气微,无芳香气味,口尝味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