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园艺中心高峰论坛召开

2018/1/16 9:04:35

《中国花卉报》讯 1月6日,首届中国花卉园艺中心产业高峰论坛在青岛召开,近150位园艺中心经营者、产品供应商、软装设计公司等聚集于此,共同探讨花园中心的产业痛点和发展方向。 本次高峰论坛由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中国花卉报》社主办,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经济发展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青岛淘花园花卉园艺有限公司承办。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李金国在致辞中表示,青岛花卉种植面积达2.5万亩,有50多家花卉企业,作为美的象征,花卉产业将成为西海岸新区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国花卉报》社社长周金田表示,伴随着花卉产业的日趋成熟和消费市场的持续放大,我国园艺中心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市场也面临更大机遇和挑战,需要同行之间加强联系,企业之间加强交流。 针对花园中心目前的发展瓶颈、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多位从业者分享了发展经验。 从2006年国内首家花园中心出现,到现在全国数十家花园中心崛起,面对土地租金、人工成本、引流、货损、周转速度等问题,难赚钱仍是不少花园中心从业者的切实感受。供应链、人才和土地是制约花园中心发展的主要原因。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总经理林巧玲在题为《新概念、新思路,世纪奥桥花卉园艺中心发展探索》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她对花园中心的一些思考。从供应端看,产品品质有待提升、产品供应稳定性有待加强、多样性不足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从人才团队看,专业花园中心复合型人才匮乏,培养团队成本高且流动性大;店面租金成本是花园中心选址和成本压力的重要来源。 四川攀枝花丽新园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春新在交流中指出,园艺中心货源采购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花卉是非标准产品,而且有货架期,在市场价格比较透明的情况下,降低货损是保持品质和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 园艺中心在国内发展的速度不快,现在花卉销售的主要渠道仍是传统花市,为什么守着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国内的园艺中心仍难形成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业态形式? 严春新认为,国内市场大而分散、集中度不高,难以形成欧洲式的大园艺中心模式,而且相对于花卉市场的议价模式,花园中心因销售灵活性不够加重了货损。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娟则认为,目前国内的栽培水平仍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而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消费人群,花园中心在产品定位、设计服务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还难以做到精准对接。欧勃亚园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乌江认为,目前国内的居住环境决定了以三台经济为主要产品的消费模式,这使得国内园艺中心的发展不能照搬欧洲模式。因此,长沙都市花乡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然在演讲中的一句话引发从业者共鸣:感觉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不过,从业者对花园中心的未来仍报有很大希望,就近看,淘花园等新园艺中心不断涌现,园艺中心的数量和从业者队伍逐渐壮大;长远来看,不少花园中心都在尝试新的经营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淘花园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邦则认为,在不确定的盈利模式面前,尝试才能寻找到发展之路,难才有新的发展空间。 与会嘉宾也分享了花园中心运营的新尝试和设想。世纪奥桥花园中心开始摆脱大店思维,以迷你园艺服务中心为突破口,寻找解决位置与租金矛盾的方式。林巧玲介绍说,公司尝试在北京园博园、北京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北京陶然亭公园等处尝试这种迷你园艺服务中心案例,在引流和培育家庭园艺消费者方面初见成效。 安徽袭人花店连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传荣则认为,花卉应该有社区花篮子,同样是迷你小店,集休闲、购物、体验于一体的屋顶花园中心也是一种有益尝试,而且花卉与乡村花园综合体有契合之处,有待深挖。 江苏尚花坊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永平则提出分割经营理念,建立园艺村,作为园艺中心的延伸,既展示人文,又可以触及园艺生活。因此,他在花园中心分割出独立的区域,与印文斌的东篱草堂、玛格丽特颜的花也工作室等合作,在设计、品牌、引流等方面合力发展尚花坊园艺中心。 北京花儿朵朵花仙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玉美分享了花园中心在引流方面的小技巧,比如在花仙子万花园的小型花园中心,她把价格较低的种子作为突破口,搭配一些植物和花卉加工产品做伴手礼,把粉丝变成粉丝经济,以相对低的成本引流,并留住客户。花园中心是个好项目,我们不能仅盯着卖产品,也能转向休闲农业,因此我们不能仅看现在的价值和流水,应该看市场估值。曹玉美说。 峰会由《中国花卉报》社原社长杨新杭主持。北京植物园原园长张佐双、北京花乡国际花卉产业集团董事长王茂春、大顺国际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铁顺等人也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家庭园艺和花园中心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