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特色小镇是什么样?

2018/1/26 13:18:28

1月6日,在京召开的《2017中国特色小镇与人居生态优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集》新书发布会暨中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规划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科研、建筑、景观、养老等多领域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特色小镇建设的美好与尴尬。 借鉴优秀案例紧握区域特色
随着全社会对特色小镇了解与关注的加深,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成为很多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平衡发展的抓手。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并组织业内专家评审,择优入编并出版了《2017中国特色小镇与人居生态优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集》。 经过专家组评议,最终从申报的298项中收录66项案例编入方案集。据评审专家、原建设部规划司总工程师赵士绮介绍,入选案例注重多规合一,以及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塑造,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落在实处。 这些作品在突出地域生态文化特色要素的同时,也塑造了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整体风貌。我国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国家特色小镇,希望入册方案能够为全面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提供参照与借鉴。赵士绮说。 在特色小镇建造中,彰显地域生态及文化特色在多位专家的发言中被反复划重点。 住建部乡村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亚楠结合在多地调研的亲历感受指出,当前很多地方特色小镇兴建的建筑缺乏地域风貌,盲目照搬大城市建筑风格,洋味儿建筑、大体量建筑频频出现在村镇空间,与原有环境格格不入。此外,大量特色小镇缺乏鲜明的产业形态,就业、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落后,布局刻板。 针对上述问题,李亚楠认为,每个小城镇都有各自不可移动的优势资源,地方政府和规划设计单位要珍视并智慧地运用现有条件,结合地方山水,保护历史遗存,灵活布局,才能将小镇的特色产业或特色环境因素提炼并塑造成核心竞争力。她说,这样才能将小镇打造成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实现特而强,精而美的目标。 明晰未来方向引导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可以说是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发展,同时更加明确了特色小镇发展的未来方向。 作为梦想小镇、基金小镇等国内经典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方,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梦想分院副院长韩锋表示,特色小镇有其内在逻辑,其建设要以社会形态与物理形态高度融合作为目标。随后,她向参会代表分享了自己对新方向的理解。 首先,要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模式就是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发展必须克服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特别是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的苗头。特色小镇只有走得稳,有质量有水平,才能走得好走得远。韩锋说。 其次,再认识,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特色小镇的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特色小镇的产业小而强、机制小而活,能够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这对于城镇化、乡村振兴的意义都非常重大。 以往认识特色小镇还不够到位,对特色小镇的定位忽高忽低。当前及今后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一角度来认识特色小镇的意义,将特色小镇看成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股重要能量。 第三,大谋划,把特色小镇放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谋划。韩锋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明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特色小镇不能就小镇说小镇,不能关起门来搞,不能四处开花,而是应该结合区域协调发展这盘大棋来做实做活。为此,特色小镇一定要结合三大区域战略、四大板块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城市群发展来进行谋篇布局。 第四,强检测,特色小镇未来要加强过程管理与评价监测。没有量化与监测就谈不上高质量。韩锋说,未来特色小镇发展要进行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建立工作。要将命名制改为动态性的创建达标制,让高质量的特色小镇开发得到激励,粗制滥造的特色小镇开发行为受到遏制与有效避免。 随后,部分入册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入选案例,从不同视角、模式、手法解析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令参会人员收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