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园林绿化的重点是什么?

2018/10/19 11:11:53

园林绿化包括城市园林和城市绿化两方面内涵,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和栽花种草,也不是单纯地建造亭台楼阁等园林景观。其既是城镇化建设的面子工程,也是惠民利民的里子工程。 新常态下,城市园林绿化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城镇化进程加快与土地资源不可增长的制约性凸显,应以规划为引领,合理统筹三生空间,主抓绿色生态空间横向、纵向拓展。同时也有了新的使命,即生态安全保障、人居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与美丽家园、美丽中国的国家大战略相匹配。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园林绿化行业有4大重点工作。 构建覆盖城乡的生态空间网络
首先要以规划为引领,构建连接城市绿地与城市外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的生态网络体系。 三亚市作为城市双修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在绿地系统规划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健全城市绿地网络,加强城内绿地与城外山水林田湖的衔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珠三角地区则通过绿道网络有效串联起城市绿地与城市外围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遗存等,连通城市内外和城市群生态空间体系,为城市戴上绿色项链。同时,统筹保护各类生态资源形成完整的生态空间体系,提升系统功能。 此外,要推进绿道绿廊和慢行系统建设。即结合水体湿地修复治理、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等工作,推进环城绿带、生态廊道、慢行系统等规划建设。 实施生态修复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从国家层面,要制定并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水体、湿地、植被,推进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增加绿地等生态空间,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其作为2007年生态园林城市的试点城市,探索出了水、路、绿三网并行的生态网络体系,有效拓展生态空间、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功能的同时,使沿路有绿道、沿水有滨水空间,城市绿色共享空间得到最大限度拓展和提升。 此外,河北秦皇岛市护城河在进行生态修复后,不仅水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而且增加了很多亲水空间,切实改善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同时还要推广立体绿化,结合建(构)筑物墙面、屋顶、市政桥梁、廊架、边坡等开展立体绿化,竖向拓展城市绿色空间。 优化绿地结构布局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首先要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商业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增加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绿地广场等贴近百姓日常生活需求、方便老百姓就近享受的绿地,构建小、多、匀的公园体系。 还应借助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改造等,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修复增绿等,以这些作为规划建绿的有效弥补,有效拓展城镇居民绿色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 南京市通过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建设,强化新建住宅绿化比例不低于30%,老旧小区不低于25%的目标任务,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福州市元帅路为例,其改造前线网混乱、拥挤,整条街道连一棵树的影子都看不到,改造后不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有了清晰的天际线,还腾出了有效的绿地空间,栽种了行道树。 国外城市也不例外,英国旧城复兴后,新建的公园、广场丰富了城市空间,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为地区植入新的活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游客。 完善绿地系统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在完善绿地系统功能方面,可以总结为7个提升。 一是提升海绵体功能,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新建更多绿地,增加城市海绵体的总量。同时,对现有绿地实施海绵功能提升改造,提升城市绿地生态净化、汇聚雨水、蓄洪排涝等功能。 二是提升防灾避险功能,结合公园绿地、广场因地制宜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应急设施,设立标示标牌。 三是提升安全防护功能,加大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道路分车带和行道树的绿化建设力度,提升安全防护功能。既保障城市交通安全,还能提升应对大气污染、减少热岛效应、吸尘降噪等功能。 四是大气污染防治功能,推广林荫停车场建设、桥体绿化美化等,节能降耗、滞尘吸霾、净化空气等。以厦门市为例,2017年对重要节点的37座桥梁(包括人行天桥、跨线桥、BRT等),采用三角梅控花专利技术开展桥梁立体绿化彩化,景观效果非常好,生态效果也得到全社会的公认。 五是提升助推绿色生活功能,增加城市道路乔木种植比重,推广林荫路建设,为市民步行、骑车出行营造优美舒适环境。这里要遵循的原则是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有荫。苏州市虎丘路的林荫大道便是很好的范例。 六是提升为居民就近服务的功能,加强城市公园管理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结合居民日常活动完善公园设施,提高公园管理和服务水平。 七是加大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力度,实施敞园工程。目前,一些公园拆围墙开敞为民,如徐州市奎山公园在改造前是有围墙的,改造后变成了完全开敞的空间,更方便市民游人休闲、游憩、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