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北京百万亩造林来啦

2018/3/12 14:14:42

继2012年启动第一个百万亩造林工程后,2018年,北京又将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预计到2022年全市新增森林绿地湿地面积1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6.6平方米。 据了解,本轮北京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将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方式,今年计划市、区政府两级总投资106亿元以上,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3万亩。 绿化范围广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介绍,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范围更广,包括平原地区、城市核心区、中心城、新城以及浅山区等。将严格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绿色空间布局来实施。 核心区和中心城区,重点是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在市民身边利用环境综合整治、拆违腾退出来的土地,建设休闲公园、小微绿地、城市森林,实现生态景观重塑,提升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平原地区的主要任务有两块:一是加快一道、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公园绿地建设,到2022年,建成一道绿隔的城市公园环和二道绿隔的郊野公园环。二是在副中心、新机场、永定河、冬奥会等重点区域,实施大尺度造林绿化,增加森林湿地50万亩以上。 在浅山区,对一些台地、坡耕地、山前平缓地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增加绿化46万亩,使浅山区和山区生态资源连接在一起,成为首都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在重点节点上,通过疏解整治留白增绿,整合各类自然资源,形成以东郊森林湿地群、西部森林公园群、南部南中轴森林湿地群、北部奥林匹克森林湿地群等四大森林湿地组团和东西长安街、南北中轴线景观绿带为支撑;以一绿公园环、二绿郊野公园环和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以及贯穿市域的30余条重点通道和河流水系绿色廊道为骨架。 以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冬奥会、永定河、大运河、三山五园、十八里店、南中轴等重点区域绿化节点,形成大尺度森林湿地群落、高品质绿地公园组团、多景观田园村庄绿化为主体的绿化体系,基本解决园林绿化资源在规划、数量、功能等方面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绿化水平高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主要是解决首都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的园林绿化生态系统,在建设上将坚持可持续发展、规划统筹、生态优先、首善标准、以人为本5大原则。 坚持规划统筹原则,以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北京全市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各相关专项规划,推进规划建绿、留白增绿,统筹山水林田湖治理,注重各类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注重新造林与原有林的有效连接,注重绿色生态廊道的完整贯通,着力构建以大尺度森林湿地为基础,自然资源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设计上,打破常规公园设计手法,突出城市森林理念,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科学性,突出生物多样性,注重植物群落和组团式布局,因形就势,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果则果,因地制宜打造与地域环境相适宜的生态系统。 既要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又要解决绿地孤岛、绿而不活的问题。新造林要和原有林搞好连接,把过去碎片化的绿化资源连接起来,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 树种选择上坚持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等原则,强调适地适树,乔木为主,生态与景观并重,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人和动物需求相适宜,实现系统自然性、生物多样性、色彩丰富性、生态宜人性。建设模式上,坚持大尺度绿化,建设大规模森林湿地,做到林成片、水相连,绿满京华、水映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