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树艺师公会会长欧永森谈: 原冠苗生产的八大误区

2018/9/12 13:26:07

8月30日,应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邀请,中华树艺师公会会长欧永森来到怀柔雁西湖畔,向从业者讲授原冠苗的常用规格、生产、移植和养护技术。 开讲前欧永森首先明确,他讲的全部内容都不是个人经验,而是国际通行的准则,包括欧美、日本、新加坡等都在遵循。同时,国际上没有原冠苗的概念,只分为主干树和非主干树,我们说的原冠苗指的是主干树。这类树的应用方向是城市绿化,其中又以行道树为主。 误区一:原冠苗越漂亮越好
在欧永森看来,原冠苗无美丑之分,只有结构和健康是否符合要求。因为树就像美女,各花入个眼,有人喜欢小腿细细的小嘴紧紧的,有人喜欢面如满月笑如大芍药花的,无法评判。可是,结构是否合理、树木是否健康,却有国际标准。 哪些标准? 1.活冠比(树冠/树干)在60%左右,这样的树抗风能力最强。 2.要有强接枝,一级分枝粗度为主干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强接枝,这样的枝条越多,树木抗自然灾害能力越强,超过主干粗度50%的分枝很危险。双主干树分叉处要呈U形,而不能呈V形。 3.干粗收窄,树木主干上细下粗,上下一边粗的树不是好树。 4.没有内夹树皮,因外界原因,导致树皮长到树干之中,易被风雨吹断或因此发生病虫害。 5.树冠呈泪滴状,也是为了增加抗风能力。 6.上下枝条不重叠,没有阴枝,从而保证通风透光。 7.没有盘根,盘根会导致根系吸收能力变差,根系面积小也降低了树木的抗风能力。 总之一句话,原冠苗最大的敌人不是病虫害,而是风。国外行道树的树龄普遍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样的树被风刮倒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我国行道树树龄还小,但要居安思危,别因为眼前的利益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另外,国际栽植行道树的通用规格是胸径7厘米左右,应用成本低、成活率高,后期生长速度快,值得国内学习。 误区二:扦插繁殖原冠苗
对于目前国内常使用的扦插、嫁接等方法扩繁苗木,欧永森给出了否定态度,令与会者不解。他表示,国际上最认可的原冠苗都是用种子繁殖的。 研究发现,种子繁殖的苗木拥有植物母体内全部的NDA,长成大树后会形成最好的结构,抗性和生长势也是最强的。他说,扦插和嫁接要么会给树体造成伤口,增加折断和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要么只保留母体的部分DNA,未来的结构和抗性不如种子苗。 误区三:土球一定打成圆的
现在国内大苗移植都要打土球,并且形状都是圆的,其实并非一定如此,方形的土球也不错。 据欧永森介绍,土球打成方形搬运容易,起出的苗木摆放整齐,节省空间,运输途中因为一棵一棵贴得更紧,散球概率也会降低。 另外,打土球是为了保护根系,所以土球形状的确定也要以保护根系为前提。根是机会主义者,哪儿有水肥往哪儿长。欧永森说,有条件的话,给大树打土球要先找根。用约30厘米长的尖锐物插入树下的土壤,确定主根的位置,保证起苗打土球时不要伤根。 如果用挖树机起苗,锋利的机器会在土球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土膜,这不是好事。因为这层膜会在定植后继续存在甚至更加坚固,形成根系的阻断层,阻碍根系向外生长。所以,要在土球打包前把光滑的表面刮花。 关于土球苗运输,欧永森提醒,车上只能摆一层,不能码放两层,否则会增加土球散开概率。此外,车上苗木要顺风摆放,盖遮阴网,车程8小时内国际没有喷抗蒸腾剂的说法,只要在挖苗前4小时浇透水即可。 误区四:定植时要换土施肥
移栽苗木时,我们常在树坑内换土或施用底肥,这在欧永森看来也是不正确的。 如果树坑里有水有肥,土壤通透性也比外面强,苗木根系就失去了向外生长的动力,无法形成健康的根系,甚至导致盘根。欧永森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挖出的土壤回填,浇透水即可。有条件的话,把树坑挖到土球直径的两三倍,有利于新根生长。 在国际上,即使是原冠苗定植之后,前三个月也是不施肥的。因为根系脆弱,还不能吸收养分,只要水分足够即可。至于移栽后给苗木打吊针,这个绝对无效,国际上也没有人这么做。因为树干内的维管束就像一条条水管,被刺破后,树体的本能反应是分泌物质堵住,根本不会吸收其中的养分。 误区五:滴灌的效果更好
国际经验认为,模仿自然降雨是原冠苗最好的浇水方式。所以,苗木定植后最好以90度角喷灌将其浇透。3天之后再浇一遍。为什么3天后,是为了引根。之前浇透是让根系看到水来了,引发它生长。再浇是为了让它吸收。 至于滴灌或用水袋浇灌,是为了节约用水成本,但效果远不及自然降水。 误区六:有了病虫赶紧打药
据欧永森介绍,在欧美国家,药剂治疗是树木出了实在没有办法的问题才用的操作,正确做法是从培育小苗时就让它拥有良好的抗性,大苗出了状况先通过修剪来祛除病灶,促进植物分泌自愈物质,达到自我修复的目的。 而打药,既增加用药成本,也污染环境,还会提高植物的耐药性,不是好的选择。 误区七:原冠苗不需要修剪
国内很多人把原冠苗的概念定义为:树冠自然生长,没有经过修剪的苗木。这是完全错误的。欧永森告诉大家,所谓原冠苗,也就是主干树,一定要修剪,并且很复杂。只有正确修剪才能形成健康的树冠,培养成一棵好树。 同时,欧永森介绍了原冠苗修剪的目的,包括:控制生长、减免风险、控制病虫害、为小苗增强结构等,欧美各国以及日本都有自己的树木修剪国标。 在下刀时,有切除法、缩减法和去顶法三种常用方法。国内的截干苗就是盲目使用去顶法的产品。它破坏了树木的结构和健康,增加了病虫害发生概率,且毫无美感。他说,去顶法对苗木伤害极大,一定要慎用。 具体操作时,可采用三刀法或错刀法剪(锯)去粗枝,避免树干撕皮。 从修剪手法看,原冠苗的修剪分为:树冠清理、树冠清减、树冠减缩、树冠复原、去顶切法、景观减障和结构性修剪7种。 误区八:剪后母枝不能有凸起
以往我们剪树,除去剪口要平滑,剪的位置也是贴近母枝或主干树皮为好,别有凸起,最好跟没剪过似的。但欧永森明确告诉大家,这种方法是不对的。 树木的枝条和主干之间的接口处,都有一层枝干保护区(BranchProtectionZone)。这层区域含有生化物质,能防止腐烂或病虫进入。但如果此区域被切掉,病虫将如入无人之境,直攻树体内部到达根冠,产生树洞。 所以,剪树时一定要在枝干保护区的上部下剪(锯),才能发挥其作用,让树体自然形成愈合的伤口。但是,下剪(锯)部位也不能太靠上,否则保留的枝条过长,也会腐烂,引发病虫害,突破枝干保护区伤害树干内部。 疑问:我们的截干苗怎么办?
在授课提问环节,有企业代表问:截干苗的问题那么大,而我们又生产、使用了那么多截干苗,该怎么办呢? 欧永森表示,没有别的办法,已经截干的苗只能通过树冠复原法慢慢恢复,需要付出大量人工和时间。更要警惕的是,国内苗圃应从现在起减少截干苗产量。因为欧美国家行道树早就不用截干苗了,近些年日本、新加坡等国也明确行道树不用截干苗,这是一种遵循科学的趋势,我们迟早会和国际接轨。

不同修剪方式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巨大。

这里就是枝干保护区。

树冠清减前后对比图。

未经修剪的原冠苗成长过程与15年苗龄树形。

未经修剪的原冠苗成长过程与15年苗龄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