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新增两百亩人工种植红树林

2019/11/12 17:27:03

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新村港的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自启动建设以来,还林还湿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目前,该湿地公园规划区内新增了两百亩人工种植红树林。
葱葱郁郁的红树林(陈建峰 摄)
11月5日,天气晴好,站在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瞭望塔上,放眼望去,草木青青,流水缓缓,不时有一两只白鹭掠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几处滩涂上都种上了成片的红树林新苗,给整个湿地公园增添了新的活力。陵水县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杨克仁介绍,这些都是新种植的红树林,一共有两百亩,主要是规划为多品种种植基地,目的是为了试种全国不同品种的红树林,让新的品种在陵水落地生根。
新种植的树苗长势良好(陈建峰 摄)
负责该湿地公园管理工作的第三方——海南旭晟林业公司现场经理肖强亲历了这两百亩新增红树林的诞生,为了让这些新苗尽快扎根、生长,他带着一帮工人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那些地方原先都是鱼塘,我们利用机械进行回填,回填时就地取材,用的基本上是挖航道的土方。肖强说,新苗的种植地一共有十几个片区,每个片区十几亩到二十亩不等,合起来共有两百亩。新种的树苗都有35公分以上,涉及多个品种。
据了解,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内的红树林品种十分丰富。你看,那就是原生白骨壤,起码有七八十年了。11月5日,陵水林业局副局长林新军指着一株白骨壤说,在林业部门和第三方公司的努力下,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慢慢变好,除了一些原生濒危红树林品种如红榄李经过抢救得以存活下来,人工种植的红树林新苗成活率也高达95%以上。
生态环境变好潟湖里的生物多了起来(陈建峰 摄)
不远处,一名村民正在潟湖中利用网兜捞鱼。杨克仁来了兴趣,快步上前询问:老乡,有什么收获?村民回了一句还行,称现在潟湖里东西比以前丰富多了,有鱼有蟹还有河蚌。
在此之前,这里到处是鱼塘,垃圾遍地,红树林生长环境一度遭到破坏。自从湿地公园启动建设以来,退塘还林还湿工作一直稳步推进。新村镇政府负责城坡片区退塘工作的副主任科员陈法波介绍,经过宣传发动,村民都比较配合退塘工作。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提出,要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样板区、陆海统筹保护发展实践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和清洁能源优先发展示范区。这对海南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意味着海南将掀起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浪潮,林业部门在这轮浪潮当中其实大有可为。陵水县林业局局长谢邦雄表示,陵水林业部门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根本遵循,全力推进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还林还湿、造林复绿中持续发力,为海南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扛起陵水担当。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