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要在生态振兴中唱主角

2019/11/23 15:33:1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将城乡融合发展写入党的文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农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临近,国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步伐的深入,园林绿化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究竟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究竟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规律呢?本文以焦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设实施为例,探讨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新实践、新思路,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把更多城市理念和元素引入乡村
1.规划设计。乡村规划,不能再是原来的一个打麦场,几间破草房,门前牛羊圈,村口小白杨。要划定乡村行政区域,按照生活、生产、文化、娱乐等不同功能分区,引入城镇现代元素,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乡村虽然不同于人口过于集中的大城市,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合理的规划设计,必定是杂乱无章的节奏,与乡村振兴的要求格格不入。
2.硬件设施。只有规划也不够,必要的硬件设施必须齐备。过去我们的乡村,一下雨两脚泥,没有垃圾箱、路灯等公用设施,没有篮球架、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没有图书馆、电影城等文化设施,没有商店、超市等服务和便民设施。不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小康村,都要比照城市社区标准,完善硬件设施。
3.服务功能。过去有城乡差别,人们不愿意住在农村,都跑进城市。根本原因就是乡村缺乏必要的服务功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要满足人们的诸如衣食住行、文化养生、健康游憩等各种基本服务需求。
4.注重保护乡村特色。把更多城市理念和元素引入乡村,并非拿来主义,并非城市什么都是好的。乡村要保留自己的特色,避免把城市病引入乡村。比如把园林绿化上的景观建筑不切实际地搬进乡村。不能贪大求洋,要因地制宜,保持乡村原生态风貌。
把更多乡村风情和元素引入城市
1.田园风光。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即便在街头闹市,人们也越来越崇尚原生态自然风光。这就要求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上,引入乡村元素,贴近乡村风貌,力戒过于人工化,给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意境。比如草坪上的车轱辘、碾盘、石槽、石磙、马鞍等,又比如高大的皂荚树和石井台,又比如竹篱笆、花畦和花径等。
2.原生态理念。城市园林也被誉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盆景作品。要更多地摒弃生硬的人工痕迹,吸取原生态理念。园林规划师不只是会在办公室里搞设计,也很有必要亲自跑到乡下去看看,原生态景观究竟是如何呈现的。造地形是否生硬,植物配置是否自然,景观物品取材和配置是否合理等。都不应过于华丽高贵,而要尽显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
3.乡风民情。城市比乡村热闹,比乡村富裕,甚至可以说比乡村更讲文明、有素质。但城市不如乡村有人情味,不如乡村接地气,不如乡村民风淳朴。这些看似纯属人的元素,皆可通过周围景观反映和体现。当人们回到久违的乡村,一眼看到村口的某个景观,一下子就激发了思念故土、怀念童年伙伴的某种情怀,一种温暖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在城市造景上,也要营造能够激发灵感的模拟场景,把乡风民情引入城市环境中。
4.克服撂荒式原生态。就像乡村不能得城市病一样,城市引入乡村元素,也不能呈现撂荒式原生态。要神似而非照抄照搬。通过规划师和建设者们的巧手,把原生态景观引入城市,引入公园,引入居民楼下。但依然要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能撂荒处置。撂荒不是美丽,而是缺乏人的干预,形成虫荒苗荒草荒,与我们期望的宜居宜人相悖。
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文明使者
把城市元素引入乡村,把乡村元素引入城市,怎么引入?园林绿化是媒介。所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园林绿化迎来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园林绿化规划建设要立足新时代,走出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和城区,到包含乡村在内的、一切人们生活工作的地方去。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园林绿化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文明使者,意义非同小可。
1.生态保护的使者。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新时代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要融入地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大战略,要做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2018年10月以来,焦作市编制的包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大沙河水环境治理、南水北调城区段保护、太行山猕猴保护区四项工程成功入围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并获得中央财政8.74亿专项资金补助,目前工程顺利推进并初见芳容。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仅大沙河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就有10万市民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2.引种驯化的使者。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而植物又为大多数动物、微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可见园林植物在地域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个地域的生态环境,与这个地域的植物品种,特别是原生植物和乡土植物的分布和数量密切相关。园林绿化是推动乡土植物引种驯化的文明使者。如焦作市北部山区利用生态恢复治理建设的公园绿地中,大量引用原始次生林等野生灌木和草种。在大沙河等湿地景观治理项目中,大量引用野生水生植物。各种园林绿化工程为城乡种质资源保护、物种资源交流交换提供了空间和场所。
3.承载文化基因的使者。园林植物承载着地域环境里不同的文化历史印记。比如焦作北部山区林场,有大量的栎树和油松林。但山里长大的一代人,都有在老家学校组织种松籽、种橡蛋儿的记忆。即便在城市,看到这些树木依然无比亲切。孩提时和妈妈一起摘槐米,和爸爸一道摘椿树翅果榨油吃,看见奶奶用皂荚的荚果、用楝树的果实洗衣服,看见叔叔们用柳条、荆条编篓编筐等。村口的黄连木、榔榆林,山上的白皮松、山楂树,西沟东沟满树满村的梨树花、杏树花,还有合抱的老槐树,搭着老鸹窝的大杨树,满园槐花香,满树石榴红,都无不承载着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4.经济发展的使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型城镇化,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不仅为园林绿化自身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样也为园林绿化推动经济建设提供了新机遇。譬如在乡村可以兴建满足城乡所需的各种花圃、种植园、苗圃以及动植物养殖驯化基地,振兴一方产业。而城市也可以提供引种驯化研究、推广场所,提供新技术和人才交流的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