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芋双线天蛾

2019/12/11 8:51:58

美国地锦、紫藤、栀子花等花木一直被大量栽植于各地,但近年来却常见其受到一种害虫———芋双线天蛾的侵害。芋双线天蛾属于鳞翅目,天蛾科,斜纹天蛾属。在江苏,其一年发生1至2代。
形态习性
芋双线天蛾的成熟幼虫能钻土打洞。故其幼虫在高龄后停止取食,并钻入土中,或者在枯枝落叶下面吐丝卷叶成1蛹室,结粗茧,化蛹,越冬。通常其越冬代蛹的入土深度为6厘米至7厘米,但是在疏松土层,其甚至可以深达10多厘米。
越冬代的芋双线天蛾成虫会于翌年6月至7月出现,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和飞翔能力,但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静止不动,或在树丛、杂草等荫蔽处躲藏,或在建筑物的暗处隐藏。傍晚和早晨活动最为活跃。此时,常见其雌雄成虫,追逐,交尾和产卵。芋双线天蛾羽化后的当晚,即可交尾,而在这以后,芋双线天蛾还需数天时间等待卵成熟,之后才会产卵。
芋双线天蛾的卵一般散产在花木的叶背,少数在叶面。并且每片叶片上一般只有1粒卵,少数时2粒至5粒。卵期在10天左右。
第1代芋双线天蛾在6月至9月发生。而第2代的幼虫是在9月中旬出现。危害通常会持续至10月份。芋双线天蛾的幼虫在孵化以后,多会将卵壳吃掉。
初孵的幼虫在叶背上取食叶肉,而2龄后则会将叶片蚕食成小孔洞。初龄的芋双线天蛾食量还很小,故其为害也不大。但是在3龄后,芋双线天蛾幼虫的食量变大,多会沿着叶缘进行取食,将叶片食成缺刻状。
4龄以后,芋双线天蛾的食量会变得很大,进入暴食期,常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在食物短缺时,还能见其从原地块迁徙到邻近地块进行取食危害。
芋双线天蛾的幼虫有避光性。遇强光、暴雨或高温,多会躲在花木的阴蔽处,或者是附近茂密的杂草丛中,到晚上,或阴天再出来取食危害。
7月至9月芋双线天蛾虫量最高,危害最烈,严重时,其可将部分植物的叶片、花,全部食尽,仅剩下叶脉、枝条和茎秆等,使得植株变成光杆,进而导致苗木全株枯死。芋双线天蛾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应对其开展积极的防治工作。
防治方法
1.芋双线天蛾食性杂,可以危害多种果木和花木。因此在栽植时要尽可能的避免将受同种害虫危害的植物配置在一起,或者相隔太近。
2.芋双线天蛾成虫可迁飞进行传播,但其主要还是靠交通工具携带进行远距离传播,务必要做好对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伴随苗木调运而传播至它处。另外,在日常养护中要注意保护好和利用好鸟类、蛙类、螳螂等有益天敌,以捕食芋双线天蛾。
3.对于低矮的植物,还可以根据观察地面掉落的虫粪,以及花木的危害状,开展人工捕杀芋双线天蛾幼虫的工作。注意好科学肥水,适时中耕除草,适当控制栽植密度,及时修剪枝叶,以有效提高植物的通透性,增强树势。
4.在秋冬季,还可以结合果木、花木的养护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选择在花木附近处,根下的土中,砖石处,或者是砖块、瓦块的下面,杂草、灌木的根旁等,开展耕翻圃地,挖除芋双线天蛾蛹的工作。对于挖除的芋双线天蛾蛹,要集中进行消灭,以有效减少越冬蛹。
5.诱杀成虫。利用芋双线天蛾成虫在夜间具有趋光的习性,在成虫羽化期和发生盛发期里,可以设置黑光灯、电子灭蛾灯、高压汞灯进行诱杀。还可以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盆来诱杀来芋双线天蛾的成虫。糖醋酒水的比例为3:4:1:2。
6.药剂防治。一般在虫口密度高,且必须用药剂进行防治时,才建议开展药剂防治工作。防治时期最好选在芋双线天蛾幼虫3龄以前。
可以通过喷洒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1500倍至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至600倍液,或50%啶虫脒3000倍至5000倍液,或50%锌硫磷乳油1000倍至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2000倍至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至3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至8000倍液,或3.2%甲氨阿维·氯微乳剂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1500倍液+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至1500倍液,或45%丙溴锌硫磷1000倍至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至1500倍液,或35%伏杀磷乳剂2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至2500倍液,或20%甲氨叉威乳油1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至3500倍液等来进行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7月中旬和8月上旬是芋双线天蛾幼虫盛发的两个主要时期,需要重点防治该虫。如果发现植株上的虫卵较多,需要隔5天至7天,再做一次防治工作。喷洒药剂时,重点喷淋害虫危害的部位,药液要尽量接触虫体,一般连续施药2次至3次,就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要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