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故事 核心区 交叉的工作原生的环境

2019/4/28 8:05:30

张睿,这里归你管吧? 哎,张睿,那里也是你负责吧?4月11日下午见到张睿,正赶上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陈卫东带队视察世园会建设,忙得他四脚朝天。 领导对工作要求极细,张睿不断打电话给各个标段负责人,这里要把墙面和路面的缝隙用沙子和碎石填平、那里要让草坪和道路无缝衔接、所有出现裂痕的石板都要更换……一句话,就是要精益求精。 困难再多也要精益求精
作为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项目经理,张睿负责北京世园会核心区37.5万平方米范围的所有工作。所谓核心区,是指中国馆、国际馆、永宁阁等重要项目的交叉区域。他的工作包括路面铺装、道路绿化、植物定植养护等,任何地方出了问题,都找他。 问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张睿感慨:太多了!不过,最让他头疼的,就是交叉工作带来的大量不确定性。 我负责的核心区连接了太多其他工程,除了重要场馆和中心之外,还有水路、电路、道路、植物的衔接,每一个地方都可能因为沟通不畅导致返工。张睿说,比如一条路铺装和绿化都做完了,但旁边工程没完,大车一过,就把人行路面压坏了,植物也可能受伤。 这些都难免。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能互相理解,都是为了让世园会更精彩。我的难处是交叉太多,所以困难也多。张睿说。 这就像是给房子做装修,铺砖、刷漆、装门窗、改水电等工作必须一项一项来,但后面的工作很可能磕碰之前做好的东西,我要负责把这些有瑕疵的地方恢复完美。2009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园林系的他,已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综合型人才。 采访中,一位头发灰白、戴无框眼镜、着便装西服的中年男子不断与张睿商讨,这里该怎么改,那里该怎么弄。 这位谁啊?记者小声问张睿。 哦,他是我们总经理,戚涛。他回答,现在是关键时刻,老总亲自上阵了。 在两排记者看来铺得相当整齐的小料石路前,戚涛质问:这是活儿吗? 原来,戚涛认为小料石路面虽然看起来美观,但不够牢固,如果穿高跟鞋的游客踩上,可能崴脚。所以,要么加固要么更换材料。他还要求,道路和绿地的接缝用草或碎石填充,所有绿地里不能有烟盒、砖头等垃圾,石板、木板等美化材料上不能有泥,得擦干净。 戚涛甚至开玩笑说:你们几个项目负责人都找个牌子,写上名字,插在自己的标段,我看到问题直接问负责人。 至于植物的定植养护,张睿表示虽然有难度,但能够克服。 相比北京城区,延庆气温低、土壤盐碱度高,风也大,我们在土壤改良、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说,目前核心区乔木成活率达到99%,地被和草坪的郁闭度接近100%,在整个园区中名列前茅。 还原自然的生态
江苏澳洋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郑虎也是核心区负责人,他管的面积比张睿小,大概25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是34个全国各地展园,其他是公共道路、节点绿化以及湿地溪谷景区,交叉的活儿也不少。 瘦瘦的他在江苏长大,原本是典型的白面书生。为了世园会,去年3月就一直住在现场,现在瘦还是瘦,肤色已接近张飞。晒是一方面,还有风吹。讲究的人会戴头巾面罩。他说,自己属于不讲究的,戴了个棒球帽,方便。 工作中,他也感受到交叉施工的压力。比如中华园艺展示区的几条主干道,都采用中国皇家御道的模式,道路中间铺装圆弧形凸起的青白石。这种石材很漂亮,但质地不够坚硬。路铺好了,汽车一过,边边角角就压裂了。需要及时修补,还要保证效果。郑虎说。 道路两侧是胸径超过18厘米的元宝枫、银杏等乡土树种,突出林荫下的世园会概念。虽然现在树还没发芽,但定干高度、树冠形态一致度很高。郑虎告诉记者,脚下这条路是2017年种的元宝枫,总共300多棵,到目前为止换了8棵,成活率不错。 整个世园会大概有10万株乔木,其中5万株是原生树,主要是杨、柳、榆、槐。走到湿地溪谷景区,郑虎指着一棵有50厘米粗、树干系着红绸的榆树说,这棵古榆是清朝的,在园区里年龄最大。记者看到古树上挂着铭牌,显示树龄240年。 即使移栽技术再好,施工再细,新定制的乔木都要缓苗以适应新环境,长势和景观都无法和原生树比。提高原生树比例,意味着更好的生态,更自然的环境。郑虎说,你发现没有,很多新植的乔木上都有鸟窝。 是啊,我正奇怪呢。这是定植时圃苗上带的,还是你们人工做的?按说人工鸟巢应该是木头盒子的,不是树枝搭的啊。 都不是,是鸟自己搭的。因为生态好,很多定植一年的树,就招来了鸟搭窝建巢。 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除了树,还有水系。 在浙江园和江苏园东侧,有个近千平方米的活水湖。前两天,有几个老人过来,说他们原来住在这里,这就是他们屋后的河,南边连着一条大河,常年有水。郑虎告诉记者,这个湖是原生水系改建的,也是园区东部的最低点,50万平方米的雨水都会蓄积到这里。湖水连接的小河经过三个叠水处理之后,汇入中国馆旁的妫汭湖。湖里有循环泵,可以把水再抽回这里。 这是一条带有原生基因的水系,这是一个充满原生主题的世园会。

原有水系与新建景观融合一体

原生树与新定植乔木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