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胖的企业紧缺的人才 园林工程企业生存现状与思考

2019/7/6 15:40:43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三年前,对园林专业毕业生来说,去园林上市企业上班等于获得好平台、高起点。当年的他们想不到有一天,参天大树也会面临将倾的危机。发债失败、欠薪新闻频出,公司旗下股权多次变更,园林上市企业各种负面新闻缠身。 棕榈园林已经被国资控股,东方园林也有传言。龙头企业风雨飘摇,小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国家对工程项目管理日益规范,无法再靠借资质获得项目的小企业收入少了,用人、运营成本却在攀升。 曾经恣意生长的园林工程被戴上紧箍咒;以为是聚宝盆的PPP项目如今成了烫手山芋;竞争对手中多了资质齐全、财力雄厚的国企与央企。这都是园林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怎么办?
看齐政策不忘市场有多大碗吃多少饭
曾被认为是园林行业风口的PPP项目,在2017年遭大量清理退库,击碎了多少企业的扩张梦。 今年4月财政部发布40号文件,继续遏制假借PPP名义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行为,PPP市场高压仍旧未解。另一方面,国家始终把PPP项目看做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财政部PPP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4月末,全国PPP项目累计8921个,投资额13.5万亿元。 有人说,如果企业杠杆太大,什么模式都行不通。让龙头企业陷入困境的,不全是PPP的锅。 以东方园林为例,2018年,该公司中标PPP项目36个,总计金额339.48亿元,同比增长18.65%。PPP项目不仅需要前期大量垫资,且资金回笼时间长,对企业流动资金要求高。其实,在2017年财务报表中,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67.62%的资产负债率显示,企业资金流转已亮红灯。短债长投的资金模式亦遭诟病。 在评估承接PPP项目风险时,东方园林财务报表中连续几年提及政府换届、政策支持力度等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却忘了作为企业需面对的市场风险。 预计未来几年,大型园林项目甲方仍主要是政府———房地产业颓势明显,单个项目金额小、管理成本高;文旅项目方兴未艾,或能成为未来的盈利点。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要小心,诱人的奶油下未必是蛋糕,是气球或炸弹也未可知。 好消息是,国务院发文规定七月起政府项目不得垫资实施。国家对各地财政风险评估也逐渐完善,全国2519个已实行PPP项目的行政区中,有1800个行政区财政支出责任比在预警线(7%)以下,评估结果对企业与地方政府都是一个好的指引。 鉴于此,园林企业还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审慎考量、合理布局,以避免那些不需承受或承受不了的风险。 PPP还是EPC?上下贯通方得始终
PPP并非承接政府工程的唯一模式。相较PPP的长周期、大投入,EPC是另一种模式。 EPC总包模式下,承包方担主要责任,也被赋予更大自主权。设计、采购无缝衔接,设计、施工同时开展,除了有利于工期缩短,项目质量也因设计的随时调整而实现优化。所以EPC项目素以高质、高效、低成本著称。 目前园林工程企业能真正总承包的不多。原因在于总承包要求设计、施工、采买、规划、管理的综合能力,满足要求的企业数量有限。 据了解,EPC实施多省试点项目以来,东方园林、文科园林、杭州园林等都有相关项目承建。从上述企业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杭州园林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创3年新高。其中,博鳌滨海大道绿化提升工程等EPC项目营收3.66亿元,占总营收69.98%。报表中亦显示,工程总承包业务毛利率54.3%,贡献占比69.7%,是公司最大的毛利来源。 总承包模式不只是高营收一个好处。统一布局、集中管理下,无论是交涉的时间或项目采购的成本都降低了。项目周期短、资金回流快、管理成本低,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上升。 不过EPC需要底气。作为园林施工企业,最主要的是攻克设计难关,加强管理与施工能力。一个一般的工程项目,设计业务占工程总承包规模的3%至5%。但在EPC项目中,设计往往起统领作用,是全局的入口。据了解,杭州园林有风景园林和建设设计双甲级资质,主持项目多次获设计、建设大奖。正是出色的设计业务水平,让其不断承建EPC项目,业绩快速增长。 如果说,PPP项目是靠政策灵丹让功力骤长,EPC则更像经过多年苦炼而修成上仙。现在的市场上,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有(只要不被一棒子打死),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正果也有。如何选择要看各家实力。 无论是设计院还是工程公司,想转型EPC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专业可靠的团队,不仅要靠各类专业人才的储备,还要在项目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守住钱看住人以人为本优化管理
《红楼梦》中,贾府衰败的原因很多,王夫人查抄大观园时,探春说: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杀不死,必是家里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 家族如此,企业一样。家大业大了,人员、财政管理难度增加,人浮于事,内里亏空在所难免。黛玉进贾府时居然有20多人抬轿子,何其奢华,何等浪费,纵使表面光鲜,内里却在亏空。 园林公司很多还是靠人海战术。铁汉生态员工数超4000人,人均创造利润7.35万元,与人均薪酬差不多。另一家拥有1800名员工的上市公司,人均创造利润居然为负,真是三个和尚借水吃。 在人力成本控制方面,今年的行业黑马———东珠生态很值一提。2018年营收15.9亿的东珠生态,归属净利润行业排名第五,公司净利率跃居第二。今年上半年,东珠生态已签署订单超百亿元,但其在职员工数量只有400多个,人均归属净利润高达78.89万元。 进一步了解,东珠的人员结构中,技术人员占比三成。2018年,公司引入大量人才,不仅升职加薪(加薪13%),还实施员工持股激励计划以留住人才。预计今年,随着承接项目体量的增长,公司高层技能型人才数量还会提高。 情况相似的还有美尚生态。以生态修复、生态文旅、生态旅游为主业的美尚生态十分重视企业技术发展。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3686.45万元,技术人员占比高达64.85%。旗下全资子公司木趣科技研发出多项科技专利成果,使公司业务范围得以拓展。 许多人认为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技术只是方法,核心还是人。提升人员管理效率,便要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专业人才。 纵观整个园林行业,人才处于极度紧缺状态,人才将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众所周知的。即使这样,高技能人员的待遇在相当一部分公司并不突出。企业运营成本太高是许多公司兑现不了员工价值甚至非法采用挂靠运营的说辞。运营成本高可能是事实,但园林企业该做的是合理控制成本,通过加强管理与引进技术来降低不必要的支出,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在未来,让人才吃亏,结果肯定是让自己吃亏。 启用、吸纳人才,是一举多得的事情。通过完善高水平人才待遇模式,园林公司不仅能实现自我升级,也会促生出更多园林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相信越来越多独出手眼的布局者、巧夺天工的施工者、未雨绸缪的管理者的出现,将为行业注入更多创新的血液,使园林行业拥有更多活力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