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雪松的引种情况
雪松原产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广泛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和阿富汗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地区,故亦称喜马拉雅松。日本率先引进了雪松,我国在1920年左右又从日本引进,先在上海后到南京以及其他地区种植。现在南京和青岛都有非常高大的雪松树,但实际树龄尚不足100年。
北京地区的雪松最早是1950年从南京中山陵园苗圃引进的,有9株树种在大木桶中,放置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拉马克堂附近(在现在的北京动物园内)。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香山脚下成立北京植物园,由园副主任董保华先生负责引种和管理,将6株小树种在松柏园,还有3株种在西门科普展览室前面。这几棵松树就是北京市最早引进的雪松树。北京的冬季干燥严寒,于是管理人员在每株树的西北方向围上席子,形成背风向阳的环境,这样幼树能安全越冬。雪松适当长大后,不挡风也能安全越冬,消除了管理人员担心雪松在北京无法越冬的顾虑,增强了引种的信心。
1973年植物园大量引进雪松,当时由王其林等3位科技人员负责到青岛中山公园引进几百株雪松幼树,树龄3~5年,2米多高。这些树苗先种在苗圃里,以后逐渐移种到植物园的很多地方。现在国内生长高大的雪松树,主要是这一批苗木。与此同时又引进了雪松种子,进行播种育苗,获得了大量苗木。由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现简称南园)引种雪松很成功,于是也推动了其他地区在北京的引种工作,促进了雪松的发展。
据笔者调查,现在北京生长量最大的雪松为南园大温室前面的一棵(见左图,树下为栽种者王其林高级工程师)。这棵雪松树是1973年从青岛中山公园引进的,种植时树龄约为5年。种植地是一片平地,北边30米是温室,南边是月季园,在雪松的附近有1个较大的喷水池,由于生长地土壤、光照等条件比较优越,所以这棵雪松生长速度较快。到2013年拍照时生长期为45年,树冠平均每年扩大0.5米,树高平均每年增加0.5米。这样的生长速度可以和速生杨树相提并论,在常绿的松柏树中极其罕见。雪松有雌株和雄株之分,很多是雌雄异株,但也有雌雄同株的。这棵北京地区最大的雪松树为雌雄同株,但是结果量非常少,从发育状况来看,树体还处于青春期,没有进入壮年期或老年期,预计树冠还会继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