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特征与防治

2019/8/27 17:13:05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我国重要的桑树病害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山东等省区。20世纪70-80年代,曾经给浙江、江苏等蚕区的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江苏两省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推广系统联合攻关,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 基本控制了病害蔓延。北方蚕桑生产发展较快,近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山东等地桑树黄化型萎缩病发生严重。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没有特效的农药,但采取综合防治,可有效地控制,选栽抗病桑品种是其中最经济、最易推广、最有效的方法。现将近十年来各地对现行桑品种抗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研究结果和新育成桑品种的特性及其对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介绍如下:

l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的病害特征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一种由植物类菌原体(mlo)寄生所引起的病害。初期症状为:1根或2-3根枝顶端叶片出现缩小、黄化、向叶背卷曲,节间距离极短,小叶片几乎重叠在一起。邻位健叶以下的下部叶片生长正常,病健叶之间大小十分悬殊,形成许多细小的侧枝。枝条腋芽萌发成侧枝,一般从枝条上部开始,逐渐向枝条下部扩展。末期症状是病株无健条,病枝条腋芽不断萌发成侧枝,侧枝腋芽又萌发成更细小的侧枝,细小枝成簇,宛如帚状。病叶细小如铜钱,黄化、卷曲成猫耳朵状,最后整株枯死。有的病株在夏伐后直接从桑拳上长出簇状丛生的猫耳朵状黄小叶,不久即全株枯死,有的病株夏伐后不能发芽而枯死。初期的菊花状病梢和末期簇状丛枝、猫耳朵状黄小叶是本病的特有症状,是识别本病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在田间观察到上述症状时,即可认为是桑黄化型萎缩病。

2 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品种的关系 不同桑品种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抗性不同,选栽抗性强的桑品种,是控制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很多蚕桑工作者,对此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蒯元章等(1996)从山东地方品种资源中,选择30个品种通过嫁接法进行桑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鉴定,高抗品种有青黄桑、小白条、梧桐桑、黄芯采桑、珍珠桑、胶东山桑、玛瑙桑、湖桑7号和育2号;中抗品种有黄鸡冠、花鲁桑、胶东油桑、小鸡冠、沂水黄鲁头、昌潍大白条和大白条;感病品种有湖桑32号、大鸡冠等品种。同时对各品种的产叶量性状、抗桑疫病性状、抗真菌性状等进行了调查,认为在山东鲁桑地方品种中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强,综合抗病力较强兼产叶量高,首选黄芯采桑、青黄桑和小白条。 沈永康(1994)选择156个经济性状良好,种植较广具有代表性的桑树品种,作为抗桑黄化型萎缩病观察调查对象,随机排列,每个桑品种20株,667m2栽1000株,1986年3月定植,1988年5月开始夏伐投产。桑树选择在发病严重的地块,采用重施氮肥,迟夏伐,重摘秋叶,不治虫(保护介体昆虫),发病后不挖除病桑任其自然死亡增加发病机率等手段来诱导各桑品种发病。经过连续6年的逐株调查,结果如下: 高抗(没有发病)品种有伦教109、瓜瓢桑、湖桑107号、浙103号、之江2号、湖选2号、国桑13号、麻皮桑、中亚西亚5号、海桑、湖桑79号、上虞湖桑、国桑20号、湖桑39号、四面青、黄桑、湖桑113等17份。 强抗(0.1%-l0%发病)品种有湖桑4号、早青桑、荷叶桑、海桑、密眼青、吴兴大种、盘春桑、红沧桑、黑叶墨斗、湖桑187、浙102号、黑格鲁、湖桑86号、大花桑、湖桑60号、双头桑、湖桑3号、大红皮、南部62、早春桑、湖桑189、白皮大种、湖桑103号、谣母荷叶、铁干桑、南充早生等26份。 中抗(10.1%-20%发病)品种有湖桑19号、辐1号、荷叶桑、木斗青、仓溪49号、白皮湖桑、弯条桑、安吉桑、甩桑2号、707、湖桑201号、湖桑38号、红头桑、花桑、东1号、实生4号、金龙、青桑、璜桑13号、红皮海桑、黑油桑、早青桑、湖桑77号、湖桑178号、桐芦草桑、璜桑14号、沙2号、嵊县青桑、睦州青、鸡桑、湖桑212号、笕桥荷叶、新一之濑、湖桑197号、嵊县奶接、塘7号、湖桑 36号、湖桑199号、菱湖大种、甘乐桑、青皮湖桑、荷叶桑(实生)、台湾桑、农桑4号、真杜子桑、荷叶白(湖桑32号)、团头荷叶白(湖桑7号)、湖桑26号、湖桑113号、海盐面青、麻桑、白色青、荣治桑等53份。 易感品种主要有山乔桑、大墨斗、胡桃桑、乌皮桑、768-1、大种桑(长兴)、湖桑175号、璜桑桥头、红皮大种、樱桃桑、真桑、董岭多枝桑、富阳桑、湖桑96号、实选1号、密眼青(海盐)、白皮火桑等。 吴朝吉等(1992)采用套接法对252份桑种资源桑黄化型萎缩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其中高抗种质(或品种)是枫梢桑、伦教40号、湖桑16号、真杜子桑、沙二、压条等19份;中抗种质是乌汉头、湖桑20号、选134号、湖桑113号、甩桑、盐亭1号、风尾芽变、马蹄桑等106份,其余感病50份,易感77份。参鉴种质分布全国不同的生态区域其抗性亦有差别。其中,珠江流域的种质资源,其高抗的种质份数比率最高,达60%;其次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未发现高抗的种质。东北地区、黄河流域的种质资源中,中抗、感病和易感的桑种质比率较高;国外引进的种质中,抗病种质很沙,易感的种质份数比率最高。不同桑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广东桑种、蒙桑种抗桑黄化型萎缩病比率高于其他桑种,其抗性:广东桑>;;蒙桑杂交种(未定)>;;鲁桑>;;白桑>;;瑞穗桑。广东桑和蒙桑高、中抗比率高,而瑞穗桑、白桑、鲁桑易感的比率高,其中瑞穗桑无高抗、中抗类型。 张林等(1998)利用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选择未经鉴定的不同类型、经济性状较好,由不同省区收集的桑种质204份,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用病穗套接法进行接种抗病性鉴定,发病率指数低于育2号为高抗种质,介于育2号和湖桑7号之间为中抗种质,介于湖桑7号和湖桑32号之间为感病种质,高于湖桑32号为易感种质,在参鉴204份种质中,筛选出大10、天全1号、工荆桑、云桑798等4份高抗种质,另外还鉴定出中抗种质35份,感病种质118份,易感种质47份。其中高抗种质大10、中抗种质绿椹子、安吉3号为三倍体,中抗种质湖桑(4x)为四倍体。参鉴种质分布在全国不同的生态区域,其中黄河流域63份,长江中上游47份,东北地区13份,珠江流域12份,国外引进13份,高抗种质的比率珠江流域最高,其次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黄河流域、东北地区及其它地区未鉴定出高抗种质,鉴定出的4份高抗种质全部集中在长江及长江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