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辛、苦,凉,小毒。1.《广西中药志》:“辛,涩,温,有小毒。入脾经。”2.南药《中草药学》:“辛、苦,微寒。”
【功用主治】止血,除湿,散瘀,止痛。主治咳血,吐血,便血,血崩,泄泻,痢疾,胃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痈,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壕疬,痈肿。
1.《广西中药志》:“祛风止痛,健脾燥湿,戢瘀消肿。清霍乱吐泻,风湿痛,痈肿,瘰疬。”
2.《广西本草选编》:“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治胃脘痛,月经不调,白带,痢疾,腹痛泄霄,外伤出血。”
3.南药《中草药学》:“止血,解毒,散瘀。治肺结核咳血,经期、产后瘀阻腹痛,胃痛。”
4.《广西民族药简编》:“捣烂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选方】
1.治初期肺痨咯血金线草茎叶3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2.治痢疾鲜金线草、龙芽草备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3.治经期腹痛,产后瘀血腹痛金线草30g,甜酒50ml。加水同煎,红糖冲服。(江西《草药手册》)4.治风湿骨痛人字草、白九里明各适量,煎水洗浴。(《广西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