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季黑斑病
月季的嫩枝、花梗与叶片都有被侵染的可能。紫褐色或褐色小点是病斑的初期形态,随后扩展为1.5-3毫米左右(直径)的深褐色或黑色圆斑,有的边缘呈纤毛状,有的品种边缘则光滑整齐。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直径2~12毫米圆形、近圆形黑紫色或深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有黄色晕圈。
发病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散生或轮状排列,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有的品种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有些月季品种病叶不脱落)。叶柄与嫩梢上产生紫褐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稍隆起,边缘无明显放射状的菌丝束。花瓣上病斑多为紫褐色椭圆形。此病害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绿叶。
2、传播途径
1.越冬时会以菌丝的形态留在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来年初春时形成的分生孢子是初期的浸染来源之一。
2.风雨和飞溅水滴等是分生孢子的传播途径,所以容易在多雨、多雾和多露的天气下发病。有实验表明,在滞留水分的叶子上,孢子对萌芽的侵入时间仅需6小时。
3.病菌能够对植株进行多次侵染,威胁月季的整个生长期。尤其在梅雨季节与台风季节病害最为严重,夏季的高温干燥天气则会让病害扩展缓慢。
3、防治要点
1.应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残枝叶,露地栽培可耕翻深埋。盆载月季的浇水应选择在上午,并避免喷浇淋溅,地载则以滴灌为好。这样可减少病菌随水滴飞溅传播的机会。
2.选择抗逆性强的月季品种对防治黑斑病也很重要。目前已有报道,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强的品种,如“春”、“和平”等易于感病,而“天粉娜”、“红旗”等品种则抗性较强。对易感病的品种,应避免大片连栽并以选择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段栽植为好。
3.药剂防治,可以选用圃菌灵或者斑腐清进行喷雾防治,一定要均匀周到,叶子正反两面和枝干上都要喷到。
以上惠农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月季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对策上述防治方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月季种植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