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平卧或斜升,紫红色,多分枝,节上丛生毛。叶密集枝端,较下的叶分开,不规则互生,叶片细圆柱形,有时微弯,长1-2.5厘米,直径2-3毫米,顶端圆钝,无毛;叶柄极短或近无柄,叶腋常生一撮白色长柔毛。花单生或数朵簇生枝端,直径2.5-4厘米,日开夜闭;总苞8-9片,叶状,轮生,具白色长柔毛;萼片2,淡黄绿色,卵状三角形,长5-7毫米,顶端急尖,多少具龙骨状凸起,两面均无毛;花瓣5或重瓣,倒卵形,顶端微凹,长12-30毫米,红色、紫色或黄白色;雄蕊多数,长5-8毫米,花丝紫色,基部合生;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5-9裂,线形。蒴果近椭圆形,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圆肾形,直径不及1毫米,铅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有珍珠光泽,表面有小瘤状凸起。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播种繁殖种子非常细小,
每克约10000粒左右,经常采用育苗盘播种,极轻微地覆些细粒蛭石,或仅在播种后略压实,以保证足够的湿润。发芽温度20~25℃,
约8~10天出苗,幼苗极其细弱,因此如保持较高的温度,小苗生长很快,便能形成较为粗壮、肉质的枝叶。这时小苗可以直接上盆,采用10
cm左右直径的盆,每盆种植2~3株,成活率高,生长迅速。
露地播种,当气温20℃以上时种子萌发,
播后10天左右发芽。覆土宜薄,不盖土亦能生长。幼苗分栽,株行距5cm×6
cm。需施液肥数次。在15℃以上条件下约20天即可开花。移栽植株无需带土,生长期不必经常浇水。果实成熟即开裂,种子易散落,需及时采收。
扦插繁殖种苗越冬
每年霜降节气后将重瓣的太阳花移至室内照到阳光处。入冬后放在玻璃窗内侧,让盆土偏干一点,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清明后,可将花盆置于窗外,如遇寒流来袭,还需入窗内养护。
扦插时间5月初至8月底均可剪取5cm左右的嫩茎顶端进行扦插。
配制培养土可用3份田园熟土、5份黄沙、2份粉煤灰,再加少许过磷酸钙粉均匀拌和即成。
种植容器泥盆、瓷盆、塑料花盆或底部能够渗水的其他容器。底部渗水处垫上瓦片,以利渗水,就可装入培养土种植了。
扦插方法抹平容器中培养土平面,
将剪来的太阳花嫩枝头插入竹筷戳成的洞中,深入培养土最多不超过2cm。为使盆花尽快成形、丰满,一盆中可视花盆大小,只要能保持2
cm的间距,可扦插多株(到成苗拥挤时,可分栽他盆)。接着浇足水即可。新扦插苗可遮阴,也可不遮阴,只要保持一定湿度,
一般10~15天即可成活,进入正常的养护。
太阳花极少病虫害。平时保持一定湿度,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就能达到花大色艳、花开不断的目的。如果一盆中扦插多个品种,各色花齐开一盆,欣赏价值更高
病虫害防治
蚜虫
防治蚜虫的关键是在发芽前、即花芽膨大期喷药。此期可用吡虫啉4000~5000倍液。发芽后使用吡虫啉4000~5000倍液并加兑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即可杀灭蚜虫,
也可用1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马拉硫磺乳剂1000~1500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杏仁蜂
早春幼虫出土期,可用40%敌马粉剂或5%辛硫磷粉剂6~10g/m2直接施于土中。成虫羽化期,
喷洒下列药剂: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500~800倍液;40%氧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
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共喷2次。[2]
球坚介壳虫
5月下旬喷布机油乳剂50~80倍液并加兑乐斯本1500倍液。
观赏应用
品种较多,通常有妃红、稼红、大红、深红、紫红、白色、雪青、淡黄、深黄等颜色。它原产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等地,中国各地已广泛栽培。楼房居室养性,利用其耐早耐燥、盐生的特点。盆栽美化居室阳台,窗台。菇茎和托垂于盆外。向阳而开,如锦似绣,中午最盛,一朵朵使劲地张开,尽情地享受太阳给予的温暖,为居室增添无限情趣,别具一格。植株矮小,茎、叶肉质光洁,花色丰艳,花期长。宜布置花坛外围,也可辟为专类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