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境探新联盟提出“苏式花境”新概念 以情景入诗画

2020/3/6 16:09:18

近日,在中国花境探新联盟———华东区苏州站太仓年会上,苏式花境的提出让现场与会嘉宾热血沸腾,纷纷探求其真谛。
苏州地区花境尚未广泛应用,苏州市众易思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向东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花境与苏州城市气质的贴合度并不是很高。花境的艺术语言是自然与生态,甚至野趣,而苏州的城市气质是以私家园林的精致与古韵为特征,两者之间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手法加以契合。
苏州地区是否需要花境?何向东的答案是肯定的。苏州地区的绿量可以说是相当饱满,而且早已在‘基础绿化’上,完成了‘绿上添景’的提升。而现代城市对环境的要求不止于‘绿上添景’,而是‘景上添花’。相对而言,苏州的植物配置还存在着传统、老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宿根花卉的应用,在景观绿地中的占比还是很低。何向东说。同时,他提出可考虑把闻名遐迩的苏州私家园林元素与手法融入花境,打造苏式花境概念。
花境专家余兴卫表示,做花境一定要有作品概念,打造自己的风格,并不是一味的品种多样、满栽满种就是一个好的花境作品。他强调,打造苏式花境不但没有问题,而且很有必要。因为花境手法的运用,需要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关于苏式花境这一概念,余兴卫表示,可以将之解读为符合古典园林气质的新中式花境风格。通过这样的概念创新,可以打破花境在实际应用中的某种狭隘性。
经与会专家的共同探讨,最后总结出了苏式花境的风格,他们认为苏州园林追求的是文人写意山水画中简约与留白的文化内涵,苏式花境可通过情景化的表达方式,达到入画入诗的意境。通过地形处理以分主次、放置点石以当山形、铺以覆物以作溪涧等手法,营造自然山水的环境氛围。
在空间基础上,配以体现园林意境的骨架植物,上层如红枫、海棠、梅花、桂花、紫薇、芭蕉、凤尾竹等,中层如杜鹃、山茶、茶梅、牡丹、芍药、迎春花、金钟花、云南素黄馨、箬竹等,下层如玉簪、石蒜、书带草、金叶苔草、矾根、葱兰、菲白竹等,然后根据需要,再穿插以多种宿根花卉来丰富四时变化。但无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都应注意聚分得体,以少求精而达简约,以无当有而作留白。
苏州园林中讲究的以小见大是一种对比手法,在花境运用中,可通过强调上层骨架与下层地被,有意弱化中层的手法来实现。同时,通过拉开竖向距离、形成尺度对比,来打造通透而又深远的林间花境氛围。何向东强调,花境营造前的选址工作也十分重要。
苏州园林很讲究借景,可通过直借现有的城市景观元素,更好地提高花境与城市气质的契合度,甚至可以更好地展示城市的文化性。例如,以精美的建筑为围合、以曲折的景墙为背景、以玲珑的假山为焦点、以灵动的景池为留白、以秀丽的大树为骨架、以蜿蜒的园路为动线等。如此,既可以更好、更快地营造出古风遗韵、水远石幽、移步换景的园林意境,又可以大幅缩减花境的成本投入。


2019年第三届中国花境大赛金奖作品桃园溪谷



2019年第三届中国花境大赛金奖作品花溪生境·飞马扬春



昆明街头花境




安徽合肥街头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