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铁炭疽病
症状。叶片干枯,边缘呈褐色,有的病斑中间呈灰色;有的病斑呈深褐色,垂直干枯,纵向卷曲成一条线;有的病斑呈黄褐色椭圆形,后期则为黑褐色,病健交界明显;有的病斑中心呈现红褐色,形状大部分则为椭圆形和半圆形,黄晕在外,病健交界划分不清,几乎很少见小黑点。不同品种症状有所差异,新抽幼嫩小的叶片为该病菌主要危害对象。
发病规律:苏铁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症状在每年5月初开始表现,发病盛期为6月,病害基本停止发展在10月。病菌可以依附在病叶上越冬,翌年当温度适宜时再次复苏产生分生孢子,传播途径由昆虫、风雨或枝叶接触进行。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修剪病虫枝叶工作应在冬末初春进行,通风、透光条件要得到改善,园地需及时清理。新叶刚抽发时应喷洒27%高脂膜150倍液,发病期间喷洒80%炭疽福美500~8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续2~3天。
2苏铁斑点病
症状。叶片是病害时常发生的位置,起初病害呈现出淡褐色小点,后来逐渐扩大呈现圆形或其它形状,直径约为1~5mm。病斑边缘呈现褐色,中间呈暗褐色或灰色。黑色小粒点在后期病斑产生散生或聚生,这就是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当发病严重时,大斑可相互联结,造成叶片全部枯死,严重受害的植株叶片大部分干枯和断裂。
发病规律: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妊体在被损害的叶片上停留,第2年为分生孢子高峰期,传播途径为风雨、枝叶接触等,病菌成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一般在28℃左右,发生较严重的一般在8、9月份。
防治方法:种植避免在低洼渍水处,应该选择在带微酸性土层肥沃的砂质壤土栽植,辐射强烈的水泥地上不宜放置盆栽。在干燥的夏季多浇灌清水,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并适当施腐熟饼肥。当新叶萌发时剪除病枝老叶提高抗病力,使树势增强。在发病期间喷洒1:1:200的波尔多液,或77%氢氧化铜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洒,连续多次。
3苏铁茎腐病
症状。苏铁茎腐病是苏铁科植物最具毁灭性的病种之一,病害常在球茎顶部或近地面一侧开始发病。病部组织由白色至粉褐色渐变,呈现水渍状痕迹并带有异味,后为疏松如海绵状软腐。球茎羽叶柄基部开始萎缩或叶柄脱落,皮层变褐色,幼羽叶萎蔫。由于病情发展,整个茎基被病菌感染,直至髓部,整个木质部呈浅褐色,最后全株茎秆腐烂。
发病规律:由木质部向髓部、韧皮部,向上、下蔓延形成球茎侵入,或者从根部侵入发病。
防治方法:关键是以园地清洁和球茎处理为主要措施,使侵染源得以减少。防治可用农药:①用5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或用波尔多浆喷洒将有很好的防治效果。②发病初期及时检查,切除病部,伤口要用硫磺粉涂抹,干燥后用70%代森锰锌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与50%多菌灵混合涂抹,可以交替使用。③在进行田间日常管理中,可用生石灰在植株根基部周围撒施,此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
二、苏铁虫害的种类
1考氏白盾蚧
形态特征:近椭圆形雌的成虫,长5mm左右,淡黄色,膨大的前胸和中胸,狭窄的后半部。略扁平的雌蚧壳,长2mm左右,近似圆形,头端突出2个壳点,黄褐色。雄蚧壳呈现白色,长形、蜡质,长1mm,背面略现3条纵脊线,呈现淡黄色,蜕位于前端。
防治措施:瓢虫、草蛤、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可以保护利用。若虫孵化期选喷1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2曲纹紫灰蝶
苏铁新抽羽叶和叶轴被幼虫群集蛀食,新羽叶在2~3天内能被吃光,只剩下破絮状的残渣。若成虫卵产于球花上面,幼虫孵化后则钻蛀球花幼嫩组织取食,球花受害后部分花粉受损,更有甚者因幼虫钻蛀柱心,使得柱心中空,因而整个球花萎靡干枯倒垂,直至死亡。
形态特征:幼虫:体扁、无足,前后薄而中间厚。成虫:触角棒状,胸部呈现黑色并且有蓝紫色鳞片,腹部呈现黑色,各节基部呈白色,前翅面呈灰褐色,后翅燕尾端部呈白色,前后翅反面呈灰褐色,白色新月形斑在前后翅反面出现。
防治措施:①冬季清园:受损害的叶片要及时清除,越冬虫源将会减少,适当喷药在老叶基部。②物理防治:当新羽叶刚露出时用纱网罩住将会防止成虫产卵,人工捕杀成虫或用捕虫网捕捉。③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低龄期选用农药化学防治,如50%久效磷乳油10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 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4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喷洒,曲纹紫灰蝶的危害将被有效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