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盆花生产和花期调控方式

2020/3/27 7:47:24

p>1 品种选择


矮牵牛有单瓣和重瓣品种,也有大花、矮生、垂吊型种类。常见栽培的有大花单瓣型“梦幻”(Dream)系列、“超级瀑布” (Supercascade)系列;多花单瓣型“地毯”(Carpet)系列、“海市蜃楼”(Mirage)系列;大花重瓣型“双瀑布”(Double Cascade)系列、“二重奏”(Duet)系列、“旋转”(Pirouette)系列,此外还有“奏鸣曲”(Sonata)、“情人” (Valentine)系列;多花重瓣型“二重唱”(Duo)系列。垂吊型如“清浪”(Easy Wave)系列、“潮波”(Tidal Wave)系列、“波浪”(Wave)系列等,“波浪”系列是当今最好最畅销的垂吊型矮牵牛品种系列。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3]。


2 育苗


2.1 播种育苗


2.1.1 播种时间:应根据用花时间和设施条件及管理水平而定。一般矮牵牛从播种到开花要80~100天,实际播种时间应根据品种、生产者的管理水平、栽培条件、栽培季节进行适当调整,可提早15~20天播种,以免延误花期。如5月用花,应在1月于温室或大棚内播种。10月用花,需在7月初播种。


2.1.2 播种基质的准备:可用消毒的园土、腐叶土和细沙等比例混合,也可用松针土与河沙按3∶1混合消毒后使用,草炭土与蛭石按3∶1比例混合,用百菌清处理后再使用效果也很好。


2.1.3 播种及播后管理:矮牵牛种子细小,每克种子9 000~10 000粒,宜加沙土混合均匀后播种,也可采用包衣的种子。发芽适温为22~24℃。一般在温室育苗盘内撒播或点播于穴盘。播后不覆土,轻压一下即可,也可覆土0.2厘米,盖地膜保湿。约10天左右发芽。当子叶顶土时揭去地膜。较低的湿度将导致发芽率降低,如果不能用其他手段控制湿度,种子播后应覆盖一层非常薄的蛭石以提高湿度。当出现真叶后,室温控制在13~15℃为宜,可使苗矮壮、充实。当幼苗1~2片真叶即可移植,移植尽量避免土团松散。


2.2 扦插育苗


扦插法常用于重瓣品种和不易结实的大花品种。宜在春季或秋季花后进行,室内栽培全年均可进行,花后将残花自地上部剪除,使茎基部萌发新枝,新枝长至 10厘米左右时,选茁壮枝条剪取,扦插于粗沙或蛭石中,保持20~25℃温度,遮荫,15~20天即可生根,30天可移栽上盆[4]。


3 上盆


植株6~8片真叶时即可上盆,用直径10~15厘米盆。盆栽培养土的透水性要好,上盆时要尽量不破坏原土坨,保持根系的完整。上盆后浇透水,放在遮阳条件下一周,缓苗后进行正常管理。


4 上盆后的管理


4.1 株型管理


需摘心的品种,在苗高10厘米时进行摘心,促使侧枝萌发,增加着花量。适当修剪,控制植株高度,促使多开花。短日照促进侧芽发生,开花紧密,长日照分枝少,花多顶生。矮牵牛较耐修剪,如果第一次销售失败,可以修剪一次通过换盆,勤施薄肥,如养护得当,一般不影响质量,仍可出售。


4.2 温度管理


矮牵牛上盆后温度宜控制在20℃左右,不要低于15℃,温度过低会推迟开花,甚至不开花。


4.3 水肥管理


盆栽时,夏季生长旺盛,需充足水分,特别在高温季节,应在早、晚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小苗生长前期应勤施薄肥,可用尿素0.1%~0.2%叶面喷施。施肥不宜过量,生长发育期15~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即可[5]。


4.4 病虫害防治


4.4.1 苗期猝倒病: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防治。


4.4.2 白霉病: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


4.4.3 叶斑病:尽量避免碰伤叶片并注意防止风害、日灼及冻害;及时摘除病叶并烧毁,注意清除落叶;喷洒50%代森铵1 000倍液。


4.4.4 病毒病:间接的防治方法是喷杀虫剂防治蚜虫,喷洒40%乐果1 000倍溶液;在栽培作业中,接触过病株的工具和手都要进行消毒。


5 运输及处理


矮牵牛能周年繁殖、上市,可进行长途运输。矮牵牛盆花成花后,在市场销售和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风吹,以免造成茎叶脱水、花朵吹裂,影响盆花质量。集装箱运输时,会产生花朵萎蔫,在装箱前除盆内浇足水外,在上市前15天喷洒0.2~0.5mmol/L硫代硫酸银,可抑制乙烯产生,减少花朵脱落[6]。


6 花期调控技术


关键在于调整繁殖期、适时摘心并调整温度以及应用化学药剂。一般情况下4月中旬露地播种,7月开花。6月中旬扦插,9月开花。


6.1 促成栽培


6.1.1 可提前于温室内1~2月播种,保持20℃左右室温,充分见阳光,使其茁壮成长。加强水肥管理及空气流通,5月上中旬可移至室外定植。可供“六·一”用花,花期可延至7月上旬。元旦前后播种,则可供“五·一”用花。


6.1.2 由于矮牵牛扦插后80天左右即可开花,故可于要求开花期前80天左右,在温室扦插,保持20~25℃室温,生根后降温至12℃,控制土壤湿度,保持稍干的条件,使根系发育完好,再升温至20℃左右,其它管理按正常进行。如现蕾较迟,可在插后60天浇施0.1%磷酸二氢钾,每隔3天施一次,共3次,可起到促进开花的作用。


6.1.3 秋冬季短日照条件下用10~1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处理,可提前开花。


8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入冷床,11月下旬施肥水作为封冻水,5月上旬出冷床,则可提前于5月中旬开花。


6.2 抑制栽培


6.2.1 6月中旬露地扦插,雨季注意防涝、防雨水冲击,遮阴,其他按正常养护管理,9月上旬定植、上盆,“十·一”正值开花期。


6.2.2 5月下旬露地播种,一切按正常管理,9月上中旬定植或上盆,则9月下旬可开花。


6.2.3 应用摘心的办法,可于欲开花期前2~3周,选健壮植株,开过花或未开花的植株均可,进行摘心处理,摘心后如果温度、光照及水分、肥力等条件适宜,则摘心后2~3周即可开花,如果1周后尚未见幼蕾,则可施用0.1%磷酸二氢钾,2~3次后即可现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