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措并举治理杨柳飞絮

2020/5/20 15:22:21

4月14日,在位于北京南四环西路辅路的绿地里,一场针对杨柳飞絮的综合治理行动拉开帷幕。园林工人们正在通过高压喷水、修剪、绿地清理等形式,有效降低杨柳飞絮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该市已出动治理人员2.7万多人次,出动喷水、清扫车辆4000余台次,对35.7万株杨柳雌株进行了喷水湿化,整形修剪飞絮树木6.9万株,有效减轻了高峰时段飘絮情况。
杨柳飞絮问题是北京园林绿化建设‘成长的烦恼’。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缺林少绿的北京并没有飞絮的困扰,但却面临着风沙的威胁。面对着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为世界沙漠化边缘城市的生态困境,用最短的时间让北京绿起来成为最迫切的现实。
杨树、柳树凭借着适合北京土壤气候、易于繁殖成活、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拯救北京自然环境的功臣。种植杨柳树是历史的选择和需要,这批树不仅解决了风沙问题,也奠定了如今北京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
与其他落叶乔木相比,杨树长得特别快,两三年能起到防护作用,五六年就能成林,最高能长到30多米,具有很好的遮阴效果。如果没有杨树,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将会下降10米。
柳树婀娜多姿,春季发芽最早、冬天落叶晚,是北京城里绿期最长的阔叶树种。如果没有柳树,北京的绿色会少一个月。另外,北京的气候和土壤也特别适合杨柳树的生长,易于繁殖成活,而且耐干旱,能节省水资源,还不爱生病,用北京话讲就是特别皮实。据统计,目前,杨柳树的森林蓄积量占全市总蓄积的42.2%。
杨柳树为北京绿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但每年春季漫天飞絮的问题也着实恼人。张志翔表示,治理飞絮不等于消灭飞絮,为了首都的生态安全,对于杨柳树绝不能一砍了之,飞絮治理也不能一蹴而就。科学治理杨柳飞絮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在飞絮高峰期,要聚焦治标,根据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部门采取分区监控,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对杨柳飞絮进行综合治理。今年全市在杨柳雌株分布较密的地区建立了人工监测点50处,远程视频监测点50处,对春季飘絮情况全程监控。北京市气象局通过气象数据,每天组织园林专家研判,两局首次联合发布了杨柳飞絮预测预报信息。
根据预测,今年杨柳飞絮高发期将有三次,第一次在4月10日左右,主要飞絮树种是毛白杨,目前已进入尾声。由欧美杨、垂柳等带来的第二次高峰期将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三次高峰在5月中旬,飘絮树种是欧美杨,主要发生在部分山区,对城区影响较小。
与此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作开发的北京飞絮防治APP也全面投入使用,方便全市各区和有林单位开展杨柳雌株的精准定位。
该APP把杨柳飞絮重点治理区域划分为网格,最小网格达到50米×50米,仅五环内就有网格28万多个,精确到每一条街道、每一段路。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手机就可录入杨柳雌株的位置、生长状况等各项数据。
杨柳飞絮原本就是自然生态现象,生态问题最终还是要用生态的办法来解决。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北京市将通过源头控制,结合树种更新升级,不断丰富绿化树种选择,逐步减少杨柳树雌株的数量,对没有飘絮现象的雄株,则仍要科学利用。
特别是要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中,选择乡土、长寿、抗逆、食源和美观的优良乡土树种来优化林地绿地的生态功能。在绿化工程中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进一步丰富植物的品种,打造乔灌草立体化的混交结构,进而提高生物多样性,让林地绿地美起来、活起来。
同时,在绿地养护中,把杨柳树雌株作为优先替换的对象。在林下,让裸露的土地绿起来,科学应用乡土宿根地被植物覆盖裸露地面,形成有效的立体缓冲区,提高对飞絮的吸附滞留,把飘落下来的飞絮牢牢粘在地面上。